作文素材:建党 100 周年:
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中非外交家刘贵今、革命战斗功臣孙景坤 【廷·巴特尔人物简介】
廷·巴特尔,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6 1976 年 年 1 11 月入党。他是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近 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 0 50 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廷·巴特尔优质时评】
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 66 岁的廷·巴特尔跟草原和牧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上周,他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廷·巴特尔,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 40 多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活发生积极变化。”这简练的出场介绍,道出这位“草原的孩子”为“草原母亲”、为牧民群众所做的实事。
致富路上的奋斗者
【回城机会拱手相让,他选择在草原扎根】
盛夏,似火的骄阳,丰茂的草原。身体壮实的廷·巴特尔收拾完牛圈,正用衣袖擦拭汗水,他的脸庞在阳光下显得愈发黑红。
47 年前,19 岁的廷·巴特尔离开家乡呼和浩特,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
放羊、打草、种树、剪羊毛……凡是牧区生产、牧民生活需要的,他都一样样琢磨、弄懂、学会。
有一年,嘎查乳品厂因连年亏损准备停产。廷·巴特尔知道后,想方设法协调来一批生产设备,将手工生产变为机器批量生产。后来厂子扭亏为盈,牧民们还得到分红。
廷·巴特尔肯吃苦、爱钻研,很快成为知青“标兵”,21 岁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嘎查长。
20 世纪 70 年代末,知青开始陆续返城。廷·巴特尔说:“草原需要有人来建设。”他把机会拱手相让,从此在草原扎下根。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廷·巴特尔带着牧民实现了明显增收。
【扶贫公司赔了算他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进入新世纪,多数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可仍有 20 多户牧民生活比较困难,廷·巴特尔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我们党员干部要先站出来。”身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他带动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慷慨捐出基础母羊,设立“流动扶贫羊群”项目,把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 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
为进一步带领牧民致富,2003 年,他自掏腰包建起牛业扶贫公司,并承诺“公司赔了算我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之后的十几年,公司收入都拿来为牧民缴纳医保费用,对考上大学的牧民子女资助,给购买优良牛种、搞棚圈建设的牧民补贴。2018 年公司解散时,他把公司 235 头牛和 16 万元全部资产分给牧民。
“他带头,我们跟着学、照着做,一年纯收入 30 多万元。”说起廷·巴特尔,嘎查牧民云亮满心敬佩,“我们跟着他过上了好日子。”
绿色发展排头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漫步在廷·巴特尔家的牧场,只见天蓝水碧、草长莺飞。“三四十年前这里却是牧草稀疏、白沙遍地。”廷·巴特尔说。
20 世纪 80 年代初,内蒙古牧区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分到基础母畜,牧民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规模渐渐超出草原承载力。萨如拉图雅嘎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边缘,草场沙化更为明显。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不能恶化下去,得赶快想办法。”廷·巴特尔挨家挨户号召人们围栏轮牧,但接受者寥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86 年,他卖掉自家 60 只羊,圈起 300 多亩草场封育,第二年打下 9 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 1000 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看到效果,纷纷向他学习。
【牧民学他“减羊增牛”,草原渐渐恢复“元气”】
“保护草原生态,减轻草原负荷,还得从养殖上做文章。”1993 年,廷·巴特尔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后,用更多心力解决草原生态与牧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8 年,他把家里 200 多只羊全都卖掉,改养肉牛,还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论”。
“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 5 只羊?”“一头牛 4 条腿,5 只羊 20 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他耐心地向牧民们介绍、解释、示范,学他“减羊增牛”的牧民越来越多,草原渐渐恢复“元气”。他还鼓励牧民发展奶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
坚持草畜平衡、绿色发展,廷·巴特尔的理念和做法产生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被推广到内蒙古不少牧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牧民收入。
无私奉献传经验
【有牧民来访,他毫无保留地交流经验】
廷·巴特尔与老伴儿居住的房屋附近,有一座蓝顶白墙的彩钢房,里面摆着桌椅,还有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他发展畜牧业的智慧和成果。
这是 2010 年由当地政府支持建成的一处农牧民培训基地,年均接待 2 万余人次。在这个大讲堂里,廷·巴特尔现身说法,无偿传授生态保护、科学养畜、算账理财等经验。
尽管忙碌,只要有牧民来访,廷·巴特尔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毫无保留地与他们交流经验。“只要我的做法对大伙儿有用,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全部传授给他们。”
【步入晚年仍发挥余热,初心不改】
“现在大伙儿想增收,可以朝‘四点平衡’努力,也就是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劳动强度最小、生态最好。”在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前,廷·巴特尔正在给到访的牧民们讲解增收的好办法。
牧民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时向他提问。“把牛控制在多少头比较好?”“过冬掉膘太多怎么办?”……廷·巴特尔一一进行耐心解答。
有一次,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 20 多名想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来找廷·巴特尔学习。年轻人回乡创业的这股热情深深打动了廷·巴特尔,他越讲越起劲,从自己设计的棚圈设施,到自建生态鱼塘,再到家里的循环节水网络,都详细演示、讲解。年轻人学得十分投入,在他家待了一整天。
40 多年前,廷·巴特尔做了扎根草原的人生抉择,风雨砥砺,昂首奋进。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依旧发挥余热,初心不改。
“跟大伙儿一起保护草原、过好日子,以前我是这么做的,以后也要继续这么做下去。”他说。(完)
【刘贵今人物简介】
刘贵今,山东郓城人,1 1971 年 年 8 8 月入党。他一生奉献给外交工作,在对非洲的外交岗位上坚近 守、耕耘了近 0 40 年,长期在非洲国家常驻,年逾七旬仍为深化中非合作发挥余热,是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推动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在传承中非友谊、深化中非合作中担当作为、倾情奉献,坚定捍卫我国在非洲利益和国际形象,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刘贵今优质时评】
一位“外交老兵”的非洲情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非洲腹地,中非早已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携手合作。中非友好情谊也从一代代外交人员中传承下来。近日,中国前驻津巴布韦、南非等国大使刘贵今做客人民网,分享他数十年间对非外交事业的难忘往事。
刘贵今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进入外交部,见证中非友谊,推动中非关系发展;在花甲之年担任中国政府首位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参与斡旋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推动苏丹北南和平进程,见证中国从改革开放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程。
出使非洲 谈与两任南非领导人的难忘轶事 “踏上非洲的土地,从事了对非工作,我就爱上了这个大陆,爱上了这片沃土,爱上了非洲。从此便一直在非洲工作。”刘贵今动情地讲道。
在非工作 17 年,刘贵今整个外交生涯基本上是和非洲连在一起的。当有人问他去过多少个非洲国家,他自豪地表示,54 个非洲国家中,除了当时两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其余所有国家都去过——报这些国家的名字大概也要一两分钟的时间。
谈起在非洲大地印象深刻的经历,刘贵今回忆起与两任南非领导人接触的往事。
2002 年,南非国父曼德拉突然提出要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通电话,目的是要劝阻美国放弃侵略伊拉克。刘贵今担任了报告和对接的工作,他回忆说:“当时,曼德拉正与西北省省长一起吃午饭,看到我来了,说了一句‘我尊贵的客人来了’,然后就结束吃饭,带着我到小会客室聊天。”安排好之后,曼德拉与江泽民主席通了电话。
通话结束后,曼德拉还留下刘贵今聊了一会儿,讲述了他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感情。当时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坐牢时,用配给的劣质香烟盒的纸头叠成五星红旗的样子,并用非国大党特殊的握手方式庆祝新中国国庆。非洲人民对中国的这种感情,在刘贵今看来弥足珍贵。
刘贵今还提到一件与南非另一任领导人姆贝基的趣事。“2006 年,时任南非总统姆贝基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中,姆贝基总统主动提出要去新华书店买书,
这个要求在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中是头一回。很有意思的是,姆贝基总统挑选了包括《儒林外史》在内的十几本书,并在过后的午宴中说明了自己的用意。他认为,要学习中国必须先了解中国,而看西方的著作是了解不了中国的,所以他来中国买了几本书来看以加深对中国的认识。他回去之后还在非洲人国民大会刊物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希望从天安门广场诞生》的文章。” 刘贵今说,南非的这两代领导人,曼德拉把中国的解放看作对被压迫人民斗争的鼓舞;姆贝基看中国发展是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希望。正是因为老一代革命家、几代领导人共同培育,共同打造,共同发展,才使得中非友谊如此深入人心。
临危受命 彰显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和平解决立场 2007 年,西方媒体和政要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拼命抹黑中国,认为中国帮助苏丹发现石油是助纣为虐,间接支持达尔富尔地区的大屠杀。
面对巨大的国际质疑,中国设立了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这一举措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刘贵今在卸任南非大使后,接下了这一艰巨任务。他回忆说,在当时的情境下,被赋予了两个使命。第一个是努力调解苏丹的和平,以平息战乱。第二是让外界了解中国的立场,减轻外部对我们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获得非洲各国广泛认可,这令刘贵今十分感动。他分析道:“这是因为中国并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寻求地缘政治的利益。设立特别代表更是彰显了中国不干涉内政,支持非盟和联合国的调解努力,主张在不干涉苏丹内政的前提下推动达尔富尔问题的和平解决的态度。” 刘贵今回忆,第一次到访苏丹时,当苏丹外长知道他并没有见到总统便要离开时,焦急地说:“特别代表如此重要,不见总统,不到达尔富尔怎么行?”苏丹总统还派自己的专机迎接他,并在达尔富尔州组织上千人顶着风沙和烈日欢迎这位特殊的中国代表。这个场景令刘贵今至今印象深刻,充分表现了苏丹政府对中国特别代表的信任与重视。
中国在非洲如此受欢迎,在刘贵今看来,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分不开。中国从过去表明自己立场的发言人,到静观局势变化的观察员,再到现在的调解者,中国对苏丹的和平与安全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介入,也得到了苏丹政府的积极响应。在刘贵今就任期间,不仅苏丹政府,甚至包括苏丹反对派,苏丹政府也主张让他去接触,去做叛军的工作,以减少流血实现和平。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赢得世界认同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刘贵今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外交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始终如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此外,中国外交在贯彻这些基本政策和原则的同时,还随着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
刘贵今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一个分水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外交首先是围绕巩固自身国家安全,有限地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民族独立来展开。那时的外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应式外交,虽然中国也有主动的动作,但是给人的印象是相对保守的。在作为方面,显得步伐小了一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整个外交政策也围绕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发生变化。中国外交为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为人类共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外交变得更加积极、更加进取,于是就有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硕果累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刘贵今认为,这与中国内政是离不开的。“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弱国无外交,中国逐渐走向强大,外交上有更多的作为。”刘贵今说道。中国内政从制度上保证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从道路上不走帝国主义路线,靠自己和平发展,辛勤耕耘;从文化理念上秉持“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制度上、道路上、文化上的自信和传统也决定了中国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寄语年轻外交官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刘贵今说道,中非友好事业需要星火相传、代代相传。退休之后,他深感仅有对非的研究,没有涉非的教育是不完善的。
秉承着青年人决定了未来的理念,他从政界转身学术界,用过去丰富的对非工作经验,积极从事培养中非关系未来下一代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为非洲培养的一些留学生中,好多回去之后都担任了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例如在中国读过书的刚果(金)前总统小卡比拉。
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的历史节点,刘贵今表示,中国外交与中国的发展、进步是紧密联系相连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保障“一带一路”合作的顺利推行,这是利他、利己、利国际社会的。
当今世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泛起,中国自身也面临着相当的压力。刘贵今认为,展望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尽管任务艰巨,挑战严峻,但为构建人类命运与利益共同体...
相关热词搜索: 中非 之子 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