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建党 100 周年:
当代愚公黄大发、脱贫攻坚时代楷模黄文秀、纺织劳模黄宝妹 【黄大发人物简介】
黄大发,贵州遵义人,1959 年 11 月入党。他带领村民历时 36 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 7200 米、支渠长 2200 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黄大发优质时评】
绝壁凿出“生命渠”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2017 年,一位 82 岁的老人感动了全中国。
他叫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凭着一个“敢”字,他带领群众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修出 7200 米主渠、2200 米支渠,在绵延高耸的绝壁上开凿出又一条“红旗渠”,滋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他用 36 年的宝贵人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捧着大发渠里流淌的甘甜泉水,黄大发高兴得像个孩子。拿命去换也要干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1995 年以前,草王坝因为缺水,全村种的是苞谷洋芋,吃不上白米饭,只能吃“苞谷沙”,无水、无电、无路,男人娶不上媳妇,“光棍村”的坏名声不胫而走。
水,是草王坝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年年岁岁的期盼,也是黄大发心中的痛。
黄大发自幼失去双亲,没念过几天书,也认不得几个字,自小没少受乡亲们的照顾。1959 年,23 岁的他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草王坝大队长。那一年,年轻气盛的他义无反顾爬上了山崖,立誓要为村民干三件事 :引水、修路、通电!
勘测之后,黄大发有了主意。草王坝缺水,但几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富足,只要劈开阻隔两村的灵宝山,螺蛳河的水就能流进草王坝。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 ;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悬崖上用锤子凿……
可付出并没有换来收获。山里人哪儿知道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洪水一来,沟渠和草王坝人的心被冲得七零八落。修修补补几十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
在曾任遵义县水利局局长的黄著文看来,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要跨过 500 多米高的悬崖,须开山打炮 ;前半段即使挖成沟,因为是沙地,没有防渗材料,挖了水渠水也会渗漏,剩不下来。当时的技术、财力都达不到。”
村民不懂这些,深受失败的打击。甚至有人断言,草王坝的人就是这个命,别再想吃上白米饭。黄大发恼了 :“草王坝人祖祖辈辈盼水,我们共产党人不干成这事,还有什么脸面对村民?不管有多难,就是拿命去换我也要干 !”
这次失败,让黄大发开始反思,再不能这样蛮干。
他开始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近 30 年。
1989 年,53 岁的黄大发被抽调到枫香区水利站协助工作,这给了他学习水利技术的机会。不识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 ;不懂测绘,他就缠着技术员在图纸上讲解……3 年时间,他积累了大量修渠知识。有了知识,心里就有底气。回到村里,黄大发立刻重启修渠计划。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政府从当时并不宽裕的财政里划拨 6 万元资金和38 万斤玉米给草王坝折抵工程款。被贫穷和干渴折磨的人心还能聚齐吗 ? 为了检验群众修渠的决心,水利站出了一道考题 :草王坝如果能在第二天早上凑齐 1 万元现金,水利站技术人员马上到位 !
黄大发连夜跑回村里召集村干部开会,决定按每亩土地 39 元逐户收取集资款。可即使这样,也没有几家能拿得出现钱。
说起当年的集资修渠,62 岁的唐恩良记忆犹新。
“大多数村民之所以同意修渠,是相信黄大发。这么多年里,他没有贪过便宜。他有信心,我们就跟着拼命干。没钱就找亲戚朋友借,凑几斤黄豆、几只鸡、几斤蜂糖去卖。”
收上来的农家货陆陆续续凑到村干部手中,第二天拿到乡场上卖了换钱,总算凑足了一大摞皱皱巴巴的集资款,第二天中午 12 点,1 万元一分不差到了水利站负责人的手里。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992 年春天,水渠终于动工。全村男女老少,有劳动能力的几乎全部自愿上阵。每天,200 多人的队伍跟着黄大发扎进深山修渠,施工队负责在前面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着挑土方砌堡坎。单说测量,当时的条件,只能由胆大的人腰间拴着缆绳,从 300 多米的悬崖顶上一尺一尺往下放到绝壁处进行测量。黄大发第一个在腰上系上绳索,慢慢向悬崖滑了下去。不通路,水泥、石粉靠人背马驮运上工地 ;没有后勤保障,“苞谷沙”搭配酸菜冷洋芋,一天只吃两顿。
修渠难不怕,怕的是聚拢的人心被困难所冲散。
“党员思想落后,群众就不齐心,我们怎么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每月初,黄大发都要抽空在晚上召集村里 20 名党员开会,号召党员冲锋在前。
过年了,大家想过个闲年,但黄大发带着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没钱买,他赤脚步行 20多公里去背炸药,脚板磨破皮,双脚血淋淋的,管仓库的工作人员想要资助他买双鞋穿上,他却婉拒了。
冬去春来,风餐露宿,3 年时间,草王坝人勒紧裤腰带,用双手硬生生凿出了绝壁引水的奇迹 :
一条跨 3 个村、10 余个村民组,主渠长 7200 米、支渠长 2200 米的水渠终于竣工。
1995 年端午节,当汩汩清流从沟渠一泻而下时,草王坝全村老少扛着锄头一路欢呼奔向自家的旱地引水浇地,祖祖辈辈刨食的旱地终于变成了稻田。
半坎组 53 岁的徐开伦跪在地里热泪纵横,年年岁岁地盼哟,终于圆梦了。这年春节,村里家家户户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新米煮上一大锅敞开吃,徐开伦一口气干吃了五大碗。
潺潺渠水,润泽了当地 1200 多名群众,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发渠”,滋润了乡亲们的生活和心田。
在打败生命中最强劲的“敌人”——干旱缺水后,为缩短路程和保障行人安全,黄大发又带着6 名石匠,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长 120 米、高 2 米、宽 1.5 米的人行隧道。没有电,他又带领村民架起了电线杆通了电 ;山中无良田,就带头进行坡改梯,20 世纪 90 年代末,全村稻田面积从240 亩增至 720 亩,每年收稻谷 80 万斤。与此同时,村民参与投工投劳的公路也启动修建……
黄大发曾许下的 3 个誓言一一实现。村民们说,一辈子几乎都在偏远的团结村生活的黄大发,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做“伟大”。
草王坝的变化还在继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一系列好政策支持下,在黄大发和村干部的带领下,草王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2017 年底,团结村彻底告别贫困,村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发渠里清澈的山泉水依然静静流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像一座历史碑刻,铭记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已经 86 岁的黄大发,时常行走在大发渠上巡渠、护渠,为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同志讲“大发渠”的故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继
续发挥着余热。“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党章中学来的,入党后上的第一课,是为人民服务。我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黄文秀人物简介】
黄文秀,壮族,广西田阳人,1989 年 4 月生,2011 年 6 月入党,2019 年 6 月去世。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她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奉献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黄文秀优质时评】
第一书记黄文秀 6 月 29 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9 名获得勋章的同志里,有三位永远无法到达现场亲领此勋,这其中包括将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
黄文秀,壮族,广西田阳人,1989 年 4 月生,2011 年 6 月入党,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定向选调生。两年后,她来到偏远贫困的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了 88 户 418 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2.88%降至 2.71%。
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黄文秀因心系暴雨中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遇到山洪,牺牲在回村的路上,年仅 30 岁。
基层工作很难做,但总是有人来做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 8 月,时间过得真快,我以为自己无法坚持,但真的走到了今天。”2018 年 8月 16 日,黄文秀在扶贫日记里写道。
自 2016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回乡已有 2 年多。从百色市委宣传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把建设家乡的信念付诸行动之中,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无论是亲人、村民还是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大家都对她坚定的回乡意愿印象深刻。“我跟她说,以你的能力,留在北京没什么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黄文秀的导师郝海燕曾给她建议。可黄文秀仍然坚持内心想法,“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
面对黄文秀的选择,郝海燕并不感到意外,黄文秀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以传扬歌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这篇论文做了充分的实地调查,郝海燕曾感慨,黄文秀来北京学习并不是为了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带回家乡,服务老区。
“文秀姑娘,你在北京读的书,怎么回到山沟沟里工作了?”面对村民黄仕京的疑惑,黄文秀告诉他,基层工作很难做,但总是有人来做的。
姐姐黄爱娟也对妹妹的坚持和义无反顾印象深刻,在她看来妹妹这么做并不容易,黄文秀自小就生长在大山里面,那里缺水少地、交通不便,上大学靠的是国家助学政策。
2018 年 3 月选择来到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也是黄文秀想深入一线,扎根基层,面对面地和群众打交道而做出的选择。当时的百坭村扶贫任务艰巨,472 户中还有 103 户未脱贫。
扶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
黄文秀生前在百坭村所住的宿舍不足 10 平方米,里面只有一张木质床和一张旧书桌,床下摆放的两双运动鞋陪着她在扶贫一线一路走来。
一线扶贫并不容易,初进村时,黄文秀并未得到村民们的认可,甚至部分村民认为这位不到 30岁的年轻女书记就是过来给自己镀金的。这样的扶贫开端并未让黄文秀气馁,“我能不能坚持下来,我心中也十分疑惑,但既然选择了,唯有坚持。”在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周,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那时她已经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首先对全镇基本情况尤其百坭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驻村不久,她就走遍了全村 195 户贫困户。最开始,不清楚状况的她急于知道百坭村村民情况,一上去拿着本子和笔去询问村民,这引来了部分村民的反感,甚至有人直接让她吃了闭门羹。
之后她多次到老支书梁建念家里讨教经验,“你要深入群众,和他们聊天、同劳动,帮他们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大家自然接受你。“听完老支书的建议后,黄文秀选择了另外一种交流方式,她主动帮村民解困,有时直接去田里帮忙干活。久而久之,村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意和诚意,接受了这位年轻的女书记。
深山之中的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11 个自然屯分散在村中,其中最远的屯距村部有 13 公里,为此她将自家的私家车当作工作车用。2019 年 3 月 26 日,她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图片上显示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里,她配文写道:“我心中的长征。“
入村 2 个多月后,她就基本摸清了全村情况:百坭村共有 472 户 2068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195户 883 人,2017 年未脱贫的为 154 户 691 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
除了走访全村的贫困户,她还重点走访了村内的党员、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及各村屯的小组组长。这些人向她集中反映了山上片区 5 个屯的道路硬化问题。这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还有一个关键影响是全村的产业都集中在这 5 个屯的范围内,这会导致村内的产业发展因道路影响而受到限制。
黄文秀将此情况一一记录在了驻村日记中,并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2019 年,除 2 条路已达到通屯道路标准未被列出之外,其他 3 条道路已经被列入了乐业县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集资安排项目。
为了实现村内的脱贫产业化,黄文秀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大力发展杉木、砂糖橘等特色产业,邀请客商进村参观,在自己的朋友圈卖起了特色产品。她还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2018 年电商销售砂糖橘 4 万多斤,给种植砂糖橘的贫困户每户多增加了 2500 元的收入。
深夜冒险返村查看灾情不幸殉职
2019 年 6 月 16 日是父亲节,黄文秀的父亲因为癌症刚刚做完手术不久,她趁着周末回家看望了父亲黄忠杰。为了赶上第二天的工作,她决定连夜赶回村中。
当天 23 时 43 分,黄文秀还曾发出过一段记录洪灾的视频,视频中车辆已经陷进了山洪中无法前行,她的周围都是洪流,大雨拍打着车子的挡风玻璃。她也给哥哥黄茂益发了消息说自己被困在了路上,“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
其实,黄文秀出发之前,家里人有劝过她不要连夜回村,“不行,我今晚必须赶回去,我也看天气预报了,百坭村那用屯可能发生洪涝。“之后她叮嘱父亲一定要按时吃药后便离开了家。
在回村的路上,她...
相关热词搜索: 愚公 建党 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