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发言稿《带着“情怀”去行走》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4)班的周凝!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带着“情怀”去行走》。
上周五,学校组织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听到消息的时候,自然地理解成了春游,只当是学校让我们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抽出身来,暂且放松放松。
经过了三个小时漫长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之前,“南京大屠杀”对于我来说只是历史书上冰冷的文字,如今,随着我一步一步向纪念馆迈近,它才开始一点一点地变得鲜红,变得立体,变得触目惊心。
进门之前是一个狭长的广场,一抬眼,就被一座顶天的雕像震撼了——那是一个妇女,仰头望天,垂下的手臂还攥着死去的孩子,我看不见她脸上的神情,可是她绝望的嘶喊仿佛在我们每个人耳边回响。
再往前走,逃难的人群迎面而来: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孩子;体无完肤,痛苦万状的老人……我忽然意识到,此时我站立着的,绝非一块普通的土地,它凝结着同胞的鲜血和民族的惨痛!
国土沦丧之哀,家园废失之痛,一下子砸在我们心上。我们怀着巨大的沉痛走进馆内。
进入场馆,真正踏进了黑暗无望之地,几十万同胞的姓名成行成列,密密麻麻,像是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面墙,无声地控诉着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这里,所有遇难者的名字逐一陈列;这里,悲剧找到了真实的个体归属;这里,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和命运都不可替代。
一种难以言说的痛,在血脉深处回响。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敬意,也是我们对悲剧最深沉的纪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场浩劫不会因时间冲刷而淡去,大屠杀纪念馆的设立旨在铭记。警钟长鸣,既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告诫我们勿忘苦难,不断反思: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该有怎样的担当,怎样的情怀,才能肩负起建设家国的重任,才能无愧先烈,造福后人。
当我们经历过惨痛的失去,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拥有。
南京,六朝古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它历经浩劫而屹立不倒,为我们护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在南京博物院,我们深深地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青铜、玉器、云锦、瓷器,历史书中的工艺品完美地呈现在眼前,盱眙出土的战国金兽;徐州和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广陵王玺”金印;镇院之宝乾隆瓶……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瑰丽所在啊!
我们骄傲,为祖先的智慧而骄傲;我们自豪,为生在有如此历史底蕴的中国而自豪。是的,
文化的传承应如同血脉一般,恒久流传,生生不息。或许,这种历史情怀、文化情怀早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的魂魄。所以,哪怕我们历经创伤,依然有勇气抬起头,众志成城地再次上路。
感谢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良多。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外出活动,更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积极践行。家国情怀、历史情怀和文化情怀因此变得直观、具体、生动而深刻。它告诉我们:
只有不忘过去,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走向未来;只有牢记使命,我们才有足够的理由披荆斩棘;只有坚定信念,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圆梦中华!
最后,我想用国家公祭鼎的一段铭文来作结: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相关热词搜索: 带着 发言稿 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