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会发言稿 ——从近三年湖北高考作文看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发言人:张 浩
高考已经过去,同志们对高考试题特别是高考作文的讨论却越发的热烈了。高考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高三教师最头痛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不会的就去找“他是怎么考的”。仔细阅读近三年的高考题目,不难发现蛛丝马迹。今天,本人不揣深浅,就湖北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问题与各位同仁探讨,望多多指正。
一·近三年考情 依次考察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材料+话题作文。分别是:
2011 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以“旧书”为题作文
2012 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 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题目为: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1·从命题的形式看,日趋多样化,以有材料作文为主。
近三年命题形式,有定题作文,有新材料作文,有材料+话题作文。本着“稳中有变”的湖北高考原则,高考作文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类型。由于“材料”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便于控制,是当前出题者的最爱,所以有材料的作文仍是热点。比方说:新材料作文、材料 +定题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特别是诗歌材料作文不可忽视。鉴于漫画选材难度大,要么偏简单,要么偏难,个人觉得可能性较小。
2·从命题的切入点看,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朝两个方向掘进。一是引导考生关注身边问题,关注社会。
“ 旧书” 中蕴涵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关注书本,关注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 的思考。2012 年高考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加上“书信”消失这个人人皆知的概念切入,本身就是告诉我们要 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呼应时代, 而“方圆”取自水的特性 ,对于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一点影射开去,就是强调学生的观察性、思辨性。二是引导
考生反观自身,改造内部世界,重塑自我形象。旧书可写故事,不像过去不是选择,就是诚信,多谈社会理想,但“旧书,书信,方圆”多谈个人经历或者谈个人感受。关注学生本人越来越成为共识。
3 ·从命题的要求看,仍然是限制中有开放。“平中求变”的特征明显。这三年从有题到无题,从无题到话题,首先有变化。“ 旧书”可实,也可虚。“书信”可取其一点生发,开放性大,“方圆”不能只“方”不“圆”,或者只“圆”不“方”,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新变化,限制多了。考生自然就得分低。
二·2014 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关注社会,着眼现实,理性地认识分析社会生活现象。
2.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思考认识。简单的纯人性的思考以经成为过去,更复杂的社会性的话题已经到来,也就是说,过去的话题,多是从“人性善恶”的角度思考“生命价值”,现在更多的把“生命价值”放在了更复杂 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思考。
3.重视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创造性。学会辩证思维,提高思辨水平。
4.开放,要求宽泛,少设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发挥才能和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向新课标纵深发展。
三·2014 年高考作文命题应对策略
1. 审题要准确。审题已经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几乎是“ 年年考前谈审题,岁岁考后话走题” 。虽然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已大大降低,但每年总还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审题上出现失误。如“ 旧书” 这篇作文,一些学生就主要写“ 书” ,而对“ 旧” 视而不见;这都是审题不 准确的表现!所以,我们在作文备考中,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材料和“ 要求”( 或“ 注意”) ,抓住关键字和重点句,弄懂考题到底要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才能做到不偏题!
2. 结构要简洁。我一直以为,考场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考生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有它必须遵守的规则,那就是结构要简洁!因为阅卷老师每天都有一定的阅卷数量,那么考场作文的结构就好比人的第一印象,繁琐不得。我们来看一看湖北卷的高分作文,它们的结构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很多高分作文的结构都很简洁,开头用开门见山这种方 式的有 最多,为什么呢?因为时间太紧了,一篇作文留给阅卷老师的时间最多只有 2 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考生还“ 犹抱琵琶半遮面”, , 让阅卷老师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他还会对你产生好感吗?
3. 文体要明晰。考生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少数考生是议论文中看不到议论,记叙文中看不到叙述和描写,《考试说明》中讲得很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体训练,告诉学生一旦确定好文体后,必须做到“ 规范” ,即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绝不能搞成“ 四不像”。
。
4 . 选材要新颖。只 要我们认真研读近三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许多优秀作文中引用的素材都出自课本。我以为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素材的归纳和整理,其实课本上的素材都很“ 新颖” ,问题是很多学生不会用,用不好,最后只有把李白、鲁迅、陶渊明请来,空洞的叙述,干瘪的字句,完全没有一点新意,丝毫没有一点深度,更别说文采了,这又怎么可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呢?此外,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人物、每年“ 感动中国” 的人物素材、每月的热点新闻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充分的选材,这样才不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审美疲劳!
5. 语言要通顺。从考场作文来看,一 些考生都或多或少有错别字,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字都写错,更别说语句不通、思维不清等问题。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不能写错别字,不能出现病句,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再要求学生注意句式的变换,可用长短句,也可用整散句,还可用些对偶句,形成语言的和谐之美;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引用古诗词和名言佳句,从而使语言鲜亮起来。
6. 书写要规范。关于这一点,我们许多考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考场作文之大忌!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性和严格性有 ,主要是阅卷老师只有 1-2 分钟时间就要把这篇作文读完并且要给它一个相应的分数,如果书写不规范,无疑会给阅卷老师一个不好的印象,那么,作文分还能打高吗?总之,书写要力求规范、工整、美观。字如门面,做到了便会“ 锦上添花” ,做不到则会“ 雪上加霜”。
。
相关热词搜索: 发言稿 教研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