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研讨交流发言稿
【篇一: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
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省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人事处及各部门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全省县(市、区)局局长培训班。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颇丰,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领导艺术、党性修养、政策水平、组织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下面,我将本次的学习情况向在座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对于我个人而言,此次培训班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必要。做为一名基层县局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多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地理论提升。这次能够坐回课堂里进行再次充电和提高,不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前瞻性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训以来,我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执行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共听取了专题讲座和报告场(次),参加学员讨论次,并积极与各参训学员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努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都是专家和领导多年的积淀与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回气氛热烈的专题研讨、小组交流,都记载着学员们对所学理论以及实际工作深深地思考。各位授课专家、领导水平高超,信息量大,极大的开拓了我们学员的思路,课程安排内容充实,组织严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真学实练,成果丰富。达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更加认真细致的研读了十八大报告精神,丰富了理论素养;二是增强了党性锻炼,提高了政治素质;三是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思路;四是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战略思维能力;五是进一步增进了兄弟县、市、区局的友谊,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感谢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感谢各位导师的认真付出和悉心授业,更要感谢省局能够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加强学习和增进友谊的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此次学到的新知识,秉承“真干事、干真事;大干事、干大事”的工作理念,促进工商建设的新发展,为推进工商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篇二: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创新培训理念 促进青年成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变电检修工区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如何在变电检修工区生产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行之有效地开展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一直是我们开展培训工作的核心。以往,工区在对职工的培训中,主要是选择生产任务相对较少的时机,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然而,作为一线生产工区,由于近几年电网建设明显加快,设备维护任务日益繁重,人员学习培训和工区生产任务常常发生冲突,使全工区的培训工作一度受到制约。
开展培训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只是做几道题、听几节技术讲课、开展几次考试,更多的是需要将学习到的东西如何应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培训后,在实际工作起到的效果进行评估。采用传统的集中讲课培训方式,学习时间
刻板,使得职工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而且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也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员工的需要,经常是“听的时候,感受不少;听完之后,忘
记不少;用得时候,走样不少;实际效果,基本很小”。
变电检修工区总结多年培训工作的经验,认为 “实际工作就是最好的培训,检修现场就是最好的课堂,检修缺陷就是最好的考题”这一培训理念,采用 “全员讲课+实际操作+技术比武”的方式,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全员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第一、全员讲课,三人行,必有我师
实际上,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别人比不上的长处,可以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以往的培训中,坐在讲台上的都是专家、技术员,但是现在,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师傅,都有机会在讲台谈一谈自己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理解,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学习心得。通过交流和探讨,我们可以将他们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应用,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避免其他人重蹈覆辙。同时,上台讲课前的准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和制作课件对于每个员工来说本身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专业知识强化学习过程,在台上不管讲的水平如何,也不论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对于每个上过讲台的员工来说,从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方
面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而在讲课过程中台上台下自由讨论,许多专业问题在讲课过程中越辩越明。2011年冬训中我们工区有十几位员工先后登上讲台,有参加工作两三年的80后,也有工作十多年班组长,还有临近退休的老师傅,职工培训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实际操作,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
为了帮助各班的青年员工尽快成长,工区利用变电站退役的旧设备,在工区建立了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气试验三个实训室,如继电保护实训室可开展110千伏线路保护装置故障查找、保护调试、断路器传动试验、二次端子箱接线等实训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可开展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的圈套试验项目,变电检修实训室可开展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10千伏真空断路器检修与调试、高压电缆头制作等项目,实现了现场培训室内化,学用一体化,不但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实训的便利性。
学用一体化的培训方法,既可以使培训人员在实验室面对现场实际设备,练习操作技能,减少实际工作时对现场设备的陌生性,还可以使员工将现场培训内容在教、学、用中同时进行,干中学,学中干,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产秩序,又使人人都有机会争做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全面的员工。这种培训手段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一直以来培训工作与现场实
际相脱节局面,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培训服务生产、生产促进培训的良性循环。
第三,技术比武,比学赶超,助青工成长成材
技能比武不只是一种技能的较量,更是素质的考验,工区一改以往各专业技术比武各自为战的方式,要求每人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其他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实现员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为了比出好成绩,赛出高水平,青年员工们自发学习大量专业书籍,主动请教专业技术人员,请现场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帮助知道,纠正操作错误。
通过技术比武即带动了广大员工学技能、练技能的良好风气,又引导员工树立了“依靠技能生存、依靠技能发展、依靠技能创造价值”的学习理念,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青工真正感受到只有拥有好技术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成了青年职工钻研技术、创优争先、矢志成才的热潮,不但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而且为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实践证明,变电检修工区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较以往传统培训形式更能适应基层班组的培训需要,它充分调动了青年员工的学习热情,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搭建的更广阔的舞台,鼓励青年员工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提高
了年青同志的现场作业水平,加快了青工成长的步伐,推动了工区整体生产工作水平的全面发展。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开拓培训新思路,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真正实现通过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人才、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发现完毕,谢谢!
【篇三:培训会发言稿】
培训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战友、各位新同事:
大家好!你们一路走来辛苦了,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梅辉。特殊说明梅是梅花的梅,辉是光辉的辉。谢谢大家能记住我的名字。很高兴看到大家那一张张阳光、靓丽、朝气、干净而又棱角分明的脸庞。女生都比较漂亮,男生们也都很帅气。想当年我也是一个玉树临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年轻人之一啊,现在全被你们给挤下去了,我这个心情啊,就像两年前刚来的时候一样复杂。
两年以前,我们就像在座的你们一样,刚毕业,就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从学校的课堂到军训的训练场,再回到公司,走进车间,没有太多高兴的情绪,也谈不上失落,更多的是对新生活、新环境的好奇和无知。从程序上来讲,我们的经历有惊人的相似,所以一开始我就称呼你们为同学,叫你们战友、叫你们同事。既然如此,我今天就以邻家哥哥的身份和你们交流了,给你们讲讲这两年中你们邻家哥哥的故事。也特殊说明一下,这些故事仅供交流,不作参考,因为我相信你们会有一段更精彩的故事。
来到一个新环境,我们那会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路。找去吃饭点的路,找去沃尔玛的路,找去寥廓公园的路,找去篮球场的路,以及从这些地方回宿舍的路。生活也许很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生活不能缺少的几个科目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吃饭、消费、休闲、运动和睡觉。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科目,因为我选修的不及格就不列举了。逝者如斯,时间如流水,曲靖的路我已基本熟悉了。刚开始,我从比较中看不上这个城市,后来我从比较中又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有知心的好朋友、有像样的工作、有可以实现的期待、有看得见的进步,最起码我可以独立生活。有句话这么说,独立生活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之上的。
在座的当中肯定有和我一样经历的朋友。读书的时候,家里每个月给我们寄500块钱生活费,但我们不会为了吃好穿好,就向家多要300块钱。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可能舍不得买,平时都打一个荤菜两个素菜,一想到生活费不多了,可能就只打一荤一素了。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在经济上依赖父母,很多计划和梦想不好实现。现在我们自食其力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毫无约束地生活了。休息的时候可以约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一起k歌,一起旅游。生日的时候叫上自己最铁的兄弟一起为自己庆生。两年了,改变的是生活的表现形式,不变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两年了,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工人。这是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莲~山 课件 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前年的8月份,公司还没有投产,我们锅炉岛的设备还在安装。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学习纸质资料,和现场对比,并跟踪现场的安装进度。我们当时的办公地点就是现在的澡堂,与我们的现场有一定的距离。记得那个时候都是黄土路,灰多,去现场大概要20分钟。曲靖的秋天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风大、天蓝、无云。每次去现场,都是带着口罩,背着风走。去到现场就是找人,找安装设备的师傅,问今天安装什么设备,安装到哪一步,并要求给我们作讲解。毕竟我们没有接触过这些生产设备,图纸表达的信息也比较有限。就算安装师傅给我们讲解错了或者忽悠我们,我们当时也只会是点头不会摇头。
相关热词搜索: 发言稿 研讨 培训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