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发言稿 >

红色教育研讨交流发言红旗渠_红旗渠红色教育

时间:2021-10-14 15:01:14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教育研讨交流发言

 ?

 6月12-15日,我参加了办机关党委组织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本次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日程安排紧凑、形式灵活,尤其是现场教学直观真实,感染力强,感觉收获很大。

 对红旗渠并不陌生,但实地参观学习还是第一次。来到巍巍太行山下,看到镶嵌在山腰的人工天河,第一感觉是内心受到震撼。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胸怀梦想的人,总是充满了激情和力量。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全国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度灾荒,英雄的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迎难而上,向大自然开战了!这一战,就是十年。十年的功力与汗水、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了实干兴邦的箴言。千年期盼,一朝梦圆。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十年间,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515.82万方,总投工3470.2万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条在悬崖峭壁上抠出来的生命渠,是一部林县儿女谱写的英雄史诗。千里长渠是他们一锤一钎凿出来的,逶迤渠岸是他们一块一块石头垒起来的。十年间,有81名林县儿女长眠太行,重伤残229人,伤残461人。今天看来,有多少惊叹,就有多大胆略;有多少荣誉,就有多少担当;有多少收获我,就有多少牺牲。林县人民用血泪、生命、智慧凝成的精神意志,形成了屡克危难的内驱力量,铸就了多难兴邦的民族魂魄。在红旗渠建设者的身后,矗立起一座卓然不群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历史丰碑。

 走近红旗渠,翻开那段历史,在震惊与感叹的同时,更多的是内心的感悟与共鸣。

 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红旗渠精神,首先是学习林县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年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缺水的日子,林县人民过腻了、过够了、过怕了。为了彻底解决缺水的问题,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四无粮食的情况下,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崇山峻岭之间,逢山开山,遇沟架桥,历时十年,修筑起长1525.6公里的人工天河。所有党员干部群众在生命危险、政治风险和艰难困苦面前不动摇、不退缩、不泄气、不逃避,用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躯筑起一座太行丰碑。

 坚强的组织领导。林县县委一班人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实事求是、科学决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全县人民用水问题。林县县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危险面前不后退,顶住层层压力,冲破重重阻力,十年磨一剑,修建红旗渠,充分体现了县委班子的团结务实,共同担当。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15个公社、1200多个村的党员干部群众齐聚太行山,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成为十万修渠大军的中流砥柱。林县县委为了群众,修建红旗渠;依靠群众建成红旗渠。县乡村各级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办大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依靠人民群众改写了林县缺水的历史。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不论是宣传发动、组织施工,还是调运物资、安抚群众,各村党支部冲在一线,走在前面,展示了超强的战斗力。在绵延几十公里的战线上,以支部为单位的战斗单元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热烈局面。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体现,可以说修建红旗渠的战斗中,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党员冲在前面。总长616米的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参加凿洞施工的300名青年人中,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是主体。施工位置在鹰咀山的悬崖峭壁上,作业条件极其艰苦,为解决爆破施工后的塌方问题,共产党员任羊成带领30名青年组成凌空除险队,充分体现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共产党员郭秋英、韩永丽组建的铁姑娘打钎队,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坚持战斗在修渠一线。还有共产党员李改云、王师存、吴祖太、李德茂、常根虎、路银……他们的英雄事迹与红旗渠精神千古流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面对十年九旱的现实,林县县委选择了向大自然宣战。针对地下无水可取、地上无水可蓄、周围无水可引的现实,县委书记杨贵徒步找水,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县委作出了跨省引水,引漳入林的决策。面对现实困难和挑战,他们不徒虚名,不要政绩,他们追求的是百年大计,他们选择的是责任担当,他们回应的是群众期盼。工程开工后,县委领导跟上分工督导调研工程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施工占线过长导致的领导力量、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劳动力跟不上的问题,于1960年3月6-7日召开盘阳会议,直面矛盾和问题,回应群众质疑,问计于民,调整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打攻坚战,修建一段,通水一段,修渠通水,以水促渠,并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工程,让群众及时看到希望,鼓舞士气。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红旗渠从工程勘察设计、组织施工到竣工通水,全过程都是林县人办自己的事。勘察设计阶段,黄河水利学校刚刚毕业的吴祖太带领20多名乡村水利技术员徒步肩扛在人迹罕至的巍峨群山中,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实地勘察测量,拿出设计方案。工程开工时,全县的家底子只有3000万斤粮食、300万元现金。面对巨大的工程量和艰难的施工条件,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一穷二白。但是林县人民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一锤一钎一双手”,自带工具和干粮,?省吃俭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修筑了这条人工天河。水泥不够自己造,炸药不够自己制,石灰全部自己烧,工具全部自己修,77.1%的水泥、44.3%的炸药、100%的石灰、100%的工具修理全部是林县人民群众自主解决。十年工程概算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全部投资的85.06%,自力更生节约投资1293.92万元,占总投资的17.9%。红旗渠的修建就是一部林县人民的艰苦创业史。

 长渠如歌,高山是碑。林县人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一代人的辛勤付出、艰苦奋斗,换来林县大地的林茂粮丰,林县人民的安居乐业,换来今天林州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太行山依然巍峨,林州故事依然感人,红旗渠精神依然鲜艳,光彩夺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是共产党人党性和宗旨意识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牢记:不论到什么时候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忘,艰苦朴素的传统要发扬。从自身做起,把红旗渠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一是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把组织安排的工作做好,把人民交待的事情办好,一任做给一任看,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二是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尽管我们现在的工作不是在基层一线直接服务于群众,但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事关党的执政资源配置,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机构编制部门的大事。立足岗位职责,把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下半年,重点抓好智慧编办建设方案落实,让信息化建设成果尽快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和机构编制中心工作。三是坚持抓好党支部建设。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支部书记,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支部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红旗渠 研讨 红色 发言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