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认真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读后感》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读后感》3篇
第1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指导——写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文,有人喜欢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欢选写景状物的。哪些文章比较适合小学生写读后感,建议选择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较好。因为这一类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说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炼出中心。
三、怎样定标题
读后感的拟题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读后感》或《读〈×××〉有感》;
一种是有正、副标题,如正标题是《感悟生命》,副标题是《——读刘墉作品集有感》。正标题往往简洁而凝练,副标题来点明所读之书或文章的名称。
这两种拟题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简洁明了,第二种则显文学韵味。使用时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四、小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1)通读全文、认真体会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在读中可分三步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2)抓住重点选择感受点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选择重点作为感点。什么叫“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例文:
读《示儿》有感
每每读起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我的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古往今来,像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来往;宋代岳飞,儿时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牢记心头,最后为抗击金兵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代,黄继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不怕牺牲、英勇就义,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人们都这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来人呢?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我轻轻翻开以前的课本,看到了《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我认真地读了一遍,深切地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贫穷老人不论刮风下雨都去喂海鸥,从此他们之间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当拿走遗像时又依依不舍。我感叹了:小小的动物竟如此有情有义!
其实不单单是海鸥,世界上每一个动物都有情感。还记得那是星期六的一个下午,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玩捉迷藏。我躲在了一个大屋子后面,忽然发现了在石缝中有几个鸟蛋,于是满心欢喜地拿了出来,但一不小心捏碎了。当黑夜织上了天空,有一只鸟的黑影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并不停地鸣叫着,那叫声中含着凄凉、焦急和悲伤,我想那就是鸟妈妈吧。我听着鸟叫声,心里不由的愧疚起来。第二天清晨,鸟妈妈死了。它的眼睛凝望着天空,嘴巴张的很大。我震撼了:是什么让它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什么让它充满了力气?是情感,世界万物都具备的情感!同样,《老人与海鸥》中的海鸥也是这样,谁能说海鸥不是具备情感才和老人建立深厚的情感桥梁呢?
通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我认为在演讲时只要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学都经过精心准备。演讲时,别的同学都讲得很好,打动了许多同学和老师,而我仅说了几句,没有体现我竞选的真诚,那一次,我落选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准备了演讲稿,竞选时,我说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从不同角度产生感想的“点”很多,可以列条目逐一介绍。
(3)抓住感点简要介绍文章有关内容
(4)围绕感点联系实际写感受
(5)读后感结尾升华感点
第2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读后感》
《如何指导写读后感》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
教材分析:
《写读后感》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写读后感,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书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想法和看法。在教学中还要善于点拨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抒真情讲真话。
设计理念:
“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写读后感,虽然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不全面,可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受,因此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写读后感的方法很重要。本班级的孩子在对待问题的看法上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时也难免有些表面,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表达,因为只有乐于表达,才易于动笔。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
2、通过赏析范文,发现并归纳出读后感的写法及要注意之处。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改自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学习重点: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并初步学会写读后感。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能力。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孩子们,喜欢看课外书么?最近读过哪些课外书?或者看过什么影视剧?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3-4个学生说】
总结:你看,刚才几位孩子根据所看过的书或者影视剧和我们大家分享他的读后的感悟或者观后的感受,就是一种思想的提炼,叫做读后感或者观后感。【板书:读后感】
二、读题,明确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单元习作——学写读后感【板书:学写】。
课件出示题目,谁来读:眼睛明亮 身材合体——如何写读后感
1、读了题目,你有疑问吗?
预设:“眼睛”和“身材”是指什么?
2、总结:题目就是读后感的“眼睛”,非常重要。“身材”是指文章的各个部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使读后感的“眼睛”明亮,“身材”合体。
三、体悟“眼睛明亮”的意思。
1、体悟“眼睛”明亮的部分。
(1)、你们看,这是有些同学在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写的读后感题目。你们觉得哪个题目更合适些?
出示: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2):发现:第二个题目更合适些,前面一个题目太大了,后面一个内容好些一点。
(3)、总结:第一个题目的确太大,没有抓手,到底是哪一点感想啊?是讲述圆明园昔日辉煌,还是抒发对侵略者的仇恨,还是表达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都不得而知。第二个题目分为正标题,副标题两部分,正标题往往是你读后提炼出的一个最深的感受。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是:读《 》有感。副标题前的破折号,是对应上一行正标题退后两格。
2、感知题目的丰富性。
读完一篇课文或者一本书其实有很多很多感想,我们可以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点来写读后感的题目。你们看,这些同学读了课外书写的题目就很值得大家学习。
课件出示:风雨总在阳光后
——读《生命的礼物》有感
能行 相信自己
——读《我做成了一件事》有感
不可掉以轻心
——读《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有感
3、小组讨论: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就某一篇印象最深的文章,用一个词语或者短语或者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生说题目,我打写出来。遇到需要帮助的孩子,适当引导。】
四、体悟读后感的“身材”合体。
1、身材指什么?
同学们,读后感的“眼睛”明亮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读后感的“身材”是指什么呢?我们人的身材是由头、手、上身、腿、脚组成,文章和我们人体一样,也有“身材”,读后感的身材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板书:
读、引、议、联、结
2、自由阅读语文书P130-131这篇读后感,读后四人小组讨论:
(1)、读引议联结分别相对应着哪个自然段?请标注出来。
(2)、那么,各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呢?生去发现并总结。
第一自然段是“读”的部分:介绍喜欢的文章及谈写作原因。
第二段自然段是“引”的部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自然段是“议”的部分:抓住主要思想谈感受。
第四自然段是“联”的部分: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自己找到的资料谈感受。
最后一自然段是“结”的部分:总结全文,重提感受。
(3)、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积极动脑思考,就总结出——读后感写作方法【课件出示】。
a、读——开门见山,表达感受。
b、 引——介绍作品,不宜过多。
c、 议——亮出观点,情感真实。
d、 联——运用资料,联系实际。
e、 结——总结体会, 照应开头。
3、你们觉得在写读后感时,哪一部分比较难写呢?
预设A:我觉得“议”的部分较难,不知从何议起?感觉有话要说,但写不好或者没办法写长。
a、对于这个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的思考?
b、再读一读语文书P130《愤怒与惋惜》第三自然段“议”的部分,你有了怎样的发现与思考?
c、总结:要想写好议的部分,最重要的就得先读通读透课文,读是感的基础。写感受前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d、思考一下,下面这段话是怎样写议的?【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绿野仙踪》有感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是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当我读到“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能到那地方。”多萝茜用这个信念鼓舞着她的同伴们,心中便不由自主被她那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感动着,一直走下去,改有多少路啊?要走多少日子啊?途中要经受多少艰难与困苦的煎熬……
此时此刻,我不仅对多萝茜产生敬佩之情:她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而且还可以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在陌生的奥芝国外,她始终坚信自己能回家,当面对巨大困难,她决不退缩。但股东方女巫抓住她和同伴时,她没有害怕,也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地和对方斗智斗勇,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下战胜了西方女巫!
总结写法:夹叙夹议。
e、儿歌总结: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预设B:
a、质疑:生答:不知道怎样联系生活实际。
b、读读语文书P131《愤怒与惋惜》第四自然段“联”的部分,你有了怎样的发现?哪位同学有自己的思考?
c、总结: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联系文章感受最深之处,展开丰富的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可以大胆自由地写。如果能运用一些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或者谚语,更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如何联系实际还有窍门呢?你们看:
出示:观点是统帅。运用的材料、联系实际要紧扣观点。请把下面的观点与事例用线连起来。
换个思路,走向成功 一笔一划写好汉字
不屈中华魂 小英雄王二小智斗鬼子,英勇牺牲
做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阅兵仪式
激动与自豪 解数学题一种方法解不出,改用另一种方法解答。
4、总结:为了让大家在写作时安排比较合理,老师给大家一个参考数据:如果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大概在“读”的部分(2-3行左右)、“引”(3-4行左右)、“议”(4-5行左右)、“联”(5-6行左右)、“结”(2-3行左右)。
你看,如何写读后感的谋篇布局就有规律可依循了。
四、自由写读后感
孩子们,技巧的掌握还得在实践中检验,读了第七单元“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四篇文章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吧。拟好题目后,本节课,请用思维导图先画出自己的构思。
1、个人先思考、画出思维导图。
2、呈现,展示学生思维导图。
3、展示成果并点评。
预设:
A、孩子在思维导图呈现的思路过于单一,要抓住导图中的“议”、“联”两部分来打开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画出自己的心灵感悟。
B、要注意呈现思维导图的多样性,不同的图形表达思路。
总之,不管怎样,老师都要引导、表扬、肯定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思想深刻之处。
五、总结: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写读后感的方式只是我们在小学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模式,将来,你们进入了中学甚至大学,所写读后感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就某一本书或者是一篇文章,直接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都可以。在你们掌握的基本写作方法后,再加以灵活运用。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自身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孩子们,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做一会思考、有思想的读书人!
板书设计: 如何写读后感
读——开门见山,表达感受——两三行
引——介绍作品,不宜过多——三四行
议——亮出观点,情感真实——四五行
联——运用资料,联系实际——五六行
结——总结体会, 照应开头——两三行
习作要求:
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吧。
本节课,先拟好题目,再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的构思。
第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指导——写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一、什么就是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瞧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您感动,而且也让您想到很多自己听到的、瞧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与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与体会。
读后感,就是指瞧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就是瞧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读”与“感”的紧密结合。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您感兴趣的书文,有人喜欢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欢选写景状物的。哪些文章比较适合小学生写读后感,建议选择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较好。因为这一类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说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炼出中心。
三、怎样定标题
读后感的拟题方式有两种:
一种就是《〈×××〉读后感》或《读〈×××〉有感》;
一种就是有正、副标题,如正标题就是《感悟生命》,副标题就是《——读刘墉作品集有感》。正标题往往简洁而凝练,副标题来点明所读之书或文章的名称。
这两种拟题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简洁明了,第二种则显文学韵味。使用时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四、小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1)通读全文、认真体会
“读后感”的“感”就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在读中可分三步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就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瞧瞧、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就是细读深思,抓重点,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就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与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就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是如此幸福。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2)抓住重点选择感受点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选择重点作为感点。什么叫“感点”,感点就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就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就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就是写刘备的语句与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瞧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就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就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例文:
读《示儿》有感
每每读起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我的心里总就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她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瞧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她并不怕死,只就是为不能瞧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就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古往今来,像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明朝郑与七下西洋,为我国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来往;宋代岳飞,儿时母亲就在她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她牢记心头,最后为抗击金兵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代,黄继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不怕牺牲、英勇就义,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人们都这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来人呢?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她们的丰功伟绩,因为她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就是她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我轻轻翻开以前的课本,瞧到了《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我认真地读了一遍,深切地感受到了动物也就是有情感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贫穷老人不论刮风下雨都去喂海鸥,从此她们之间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当拿走遗像时又依依不舍。我感叹了:小小的动物竟如此有情有义!
其实不单单就是海鸥,世界上每一个动物都有情感。还记得那就是星期六的一个下午,我与一群小伙伴正在玩捉迷藏。我躲在了一个大屋子后面,忽然发现了在石缝中有几个鸟蛋,于就是满心欢喜地拿了出来,但一不小心捏碎了。当黑夜织上了天空,有一只鸟的黑影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并不停地鸣叫着,那叫声中含着凄凉、焦急与悲伤,我想那就就是鸟妈妈吧。我听着鸟叫声,心里不由的愧疚起来。第二天清晨,鸟妈妈死了。它的眼睛凝望着天空,嘴巴张的很大。我震撼了:就是什么让它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是什么让它充满了力气?就是情感,世界万物都具备的情感!同样,《老人与海鸥》中的海鸥也就是这样,谁能说海鸥不就是具备情感才与老人建立深厚的情感桥梁呢?
通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动物也就是有感情的。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她出山帮刘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就是真心诚意的,于就是便随她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您,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我认为在演讲时只要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其她的同学都经过精心准备。演讲时,别的同学都讲得很好,打动了许多同学与老师,而我仅说了几句,没有体现我竞选的真诚,那一次,我落选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准备了演讲稿,竞选时,我说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她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就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一本好书与一篇好文章从不同角度产生感想的“点”很多,可以列条目逐一介绍。
(3)抓住感点简要介绍文章有关内容
(4)围绕感点联系实际写感受
(5)读后感结尾升华感点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读后感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