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新品种试验报告 摘要:为了鉴定夏季大白菜新品种的耐抽薹性、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的品种特性,筛选适合夏季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大白菜新品种,客观地评价参试品种的利用价值、特性,为新品种在关岭县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白菜
品比试验
产量
品质
白菜生长观察记录表:
在 2017 年 9 月 16 日到 2017 年 10 月 28 日这段时间内,我们对白菜的生长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定期调查,调查的频率是每周一次。调查及分析如下:
一、 大白菜生长记录 1. 调查数据记录汇总
调查对象:试验田白菜调查区第 8、9、10 行最外端的 3 棵白菜,分别编号为 1、2、3。
说明: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所调查的编号为 2 的白菜生长异常,没有结球,叶子呈现细长条状向上直立生长,所以我们没能继续观察进入结球期后 2 号白菜的生长状况。
调查心得:在对白菜生长的连续调查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于白菜调查的项目和方法有了熟悉的体会,能够熟悉的了解白菜的生长规律,以及在实际的生产当中白菜的产量有哪些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
2. 白菜生长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我们获得的原始数据对株高、开展度以及叶球大小的数据进
行了汇总计算了 3 棵白菜
的平均值如表二:
调查日期 2013/9/16 2013/9/23 2013/10/8 2013/10/14 2013/10/21 2013/10/28
株高(cm)
28.7 36.8 47.9 47.6 48.9 50.6
开展度(cm) 53.667 63.733 69.8 81.3 80.8 80.3
叶球大小(cm3)
1799.14 1898.64 1994.88 2088.46
依照表二可以做出白菜株高、开展度、叶球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图 2、图 3:
从大白菜生长的株高和开展度(图 1、图 2)来观察大白菜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前期随着白菜的生长植株的高度和开展度都增加,而白菜的株高在 10 月上旬开始趋于稳定而,植株的开展度从十月中旬开始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白菜的生长进入了结球期,主要进行叶球的生长和充实,株高和开展度不在有大幅度的增长。
白菜于 10 月上旬进入结球期,叶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从调查的数据作出的叶球体积曲线来看,叶球体积的增大有线性的趋势,但由于调查的样品数量有限不能确定线性增长速率的普遍性。在白菜结球后,植株的株高和开展度都趋于稳定,所以叶球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叶球的直径,所以叶球的增大是由于叶球得到充实后叶球的直径增大。
二、 收获后大白菜植物学性状调查
1. 白菜收获后我们对大白菜的植物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见表 2.
2. 白菜品种中白 76 产量测定:
根据实测的有关种植密度的数据以及表 2 中经济性状的考查可以对中白 76 进行测产。计算过程如下:
行长:5.85m 株数:14
行距:80~85cm 每亩的株数=5.85×0.825×14=1935 棵 单个毛菜重量:3.39kg
667
单个净菜产量:2.034kg
中白 76 的毛菜产量:3.39×1935=6560kg 中白 76 的净菜产量:2.034×1935=3936kg 3. 白菜解剖调查:
4. 调查分析:我们所测的一颗中白 76 的净菜率是 60%,与查的资料中 75%左右的净菜率有较大的差距,与资料中显示的 4kg 左右的毛菜重量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测得的亩净菜产量与中白 76 的高产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我们测的白菜的样本很小只有一株,具有特殊性不能反映种植中大多数白菜的经济性状情况;测得的毛菜产量与现实中种植的中白 76 的毛菜产量差距不大,但是净菜率不高造成我们的净菜产量没有体现出中白 76净菜率高的优势,可能是因为种植过程中因为人的活动或病虫害对白菜植株的外围叶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使得构成产量的净菜重量减小;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在考查净菜的时候去除了过多的外围叶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品种:金童娃娃菜、津宝 1 号、亚春高山娃娃菜、黔达 16号白菜、老农改良 3 号白菜、菜心 36 号、四九菜心、江门奶白,共8 个新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于 2012 年 5 月 20 日播种,6 月 12 日移栽,四行定植于沙营乡前进村,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总面积为360 ㎡。每亩施用农家肥 5000kg,氮磷钾复合肥 40-50kg 作为基肥,厢面宽 1.4m,沟距 60cm,株距 35cm,行距 45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 15m2 ,常规栽培管理。后期对不同白菜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判。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记录
表 1
参试白菜品种产量记录 品 种 名 称 总面积(㎡) 小区产量(㎏∕15 ㎡) 小区平均产量(㎏) 折合亩产(㎏) Ⅰ Ⅱ Ⅲ 金童娃娃菜 45 78.0
77.5
79.0
78.17
3475.81 津宝 1 号 45 82.0
80.5
81.5
81.33
3616.62 亚春高山娃娃菜 45 80.0
79.0
79.5
79.50
3535.10 黔达 16 号白菜 45 83.5
81.0
82.5
82.33
3661.09
老农改良 3 号白菜 45 84.0
85.5
82.5
84.00
3735.20 菜心 36 号 45 28.0
27.5
28.5
28.00
1245.07 四九菜心 45 24.0
27.5
28.0
26.50
1178.37 江门奶白 45 31.5
29.5
30.0
30.33
1348.82
表 2 主要农艺性状记录 品 种 名 称 叶球形状 叶球颜色 采收期 均重(㎏) 生育期(天) 金童娃娃菜 尖头型 外叶深绿,内叶黄色 7 月 6 日 0.7 47 津宝 1 号 卵圆形 叶绿白帮 7 月 8 日 2.0 49 亚春高山娃娃菜 尖头型 外叶绿,内叶黄 7 月 6 日 0.8 47 黔达 16 号白菜 直筒型 叶绿白帮 7 月 5 日 2.0 46 老农改良 3 号白菜 直筒形 叶绿白帮 7 月 6 日 1.5 47 菜心 36 号 舒心型 叶绿色 7 月 21 日 0.04 32 四九菜心 舒心型 叶黄绿色 6 月 20 日 0.04 31 江门奶白 舒心型 叶绿色,帮奶白色 6 月 15 日 0.3 26
2.2 主要性状比较 2.2.1 丰产性 由表 1 可以看出,大白菜系列中,老农改良 3 号白菜产量最高,亩产 3735.20kg,娃娃菜系列中,亚春高山娃娃菜产量最高,亩产达3535.10kg,菜心 36 号的产量略高,亩产达到 1245.07kg。
2.2.2 抗性 此次参试的白菜品种在抗逆性、抗病虫害方面表现良好。
2.2.3 果实商品性 由表 2 可以看出:此次参试的白菜品种生育期适中,其中江门奶白生育期最短,只需 26 天。
在大白菜品种中,老农改良 3 号属于直筒型,叶片的绿叶部分和
白帮比例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津宝 1 号外叶白帮部分偏多,购买的消费者不多。
2.3 结论 由以上分析得出,在参试的 8 个白菜品种中,老农改良 3 号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性好、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亚春高山娃娃菜也因为口感好,肉质细嫩而深受欢迎。
另外是菜心 36 号,菜心 36 号产量高、生育期短,叶片肥厚,茎杆直而粗壮,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并且菜心产量没有大白菜高,相对价格也昂贵,市场前景好,农民收益也高。
所以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对比,我办特选出老农改良 3 号、亚春高山娃娃菜和菜心 36 号作为我县推广种植的蔬菜新品种。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