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实践调查报告1

时间:2021-10-27 16:11:19 来源:网友投稿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系部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10

  班级:

 五班

  姓名:

 郑小立

  学号:1002405037 实践单位:

 怀化市麻阳县岩湾村 实践时间:

 2011 年 7--月-5-日 至 2011 年-8-月-10-日 共 -36-天

 实践报告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了。当前,留守儿童的与日俱增就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明显。下面,我将根据怀化市麻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来分析这个问题。

 下面是麻阳县岩湾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下表是岩湾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数据

 性 别 男(人数及百分比)

 女(人数及百分比)

 959 人

 50.6 % 937 人

  49.4% 家庭 单亲(人数及百分比)

 双亲(人数及百分比)

  类型 123 人

  6.4%

 1773 人

  93.5% 监护 类型 母 亲 父 亲 祖(外)父母 亲戚朋友 自 我

 403 人 21.3 %

 214 人 11.3 %

 869 人 47.3 % 351 人 18.53.7 % 59 人

 % 留守 时间 一年以内 一到两年 两年至三年 三年以上 229 人 12.1 % 329 人 17.4 % 719 人 40.0 % 619 人 32.6 % 去父母 工作地 去

  过(人数及百分比)

 没

 去

 过(人数及百分比)

 593 人

  31.3% 1303 人

 68.7%

  一、 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后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他们与父母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或者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1)农民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

 农村人靠天吃饭,他们的收入低且不稳定,而且,农村人口多,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孩子,人口多消费就多。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不得不舍弃孩子外出打工,一次来减轻生活压力。

 (2)农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坏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两极化也越来越明显,富的更富,穷的则更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农民就不得不出去打工,其中大部分

  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只有把他们留在家里,由此,就产生了更多的留守儿童。

 (3)国家的福利政策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很关注农民,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高

  农民的生活,但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毕竟,国家政府不可能顾及到农民的各个方面,也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贫困农民的生活及生存问题。

 综合上述,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小到农民个人,大到国家政府都有一定的责任。通过调查,许多农民工从经济开销、人身安全、生活稳定等角度考虑,比较留在家乡与带在身边两者的差异,选择把子女留置在家乡,托孩子的祖父母、伯叔父母或其他亲友代养代管,是在理性的考虑下做出的合理的决定。

 三、什么是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处于社会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们最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缺陷,单独或二者、三者同时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时,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就遇到了严重障碍,因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一系列统称为“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

 四、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

  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三大机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则是这三大机制的缺失所致。

 (1)家庭教育的缺陷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2)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3)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

  农民工大多产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在他们生活的农村社区,而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偏低就使得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偏低限制了他们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

  能起的作用。由于农户家庭的相对独立,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也由原来的直接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活动,转变为指导、监督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数量被减到了尽可能少的程度。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村级组织的作用越有限。从而,导致留守儿童问题更严峻。

 五、留守儿童儿童的现状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留在农村的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功其他亲属抚养。“隔代抚养“有着中国传统的亲缘支持,但由于祖辈多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文化偏低,对儿童的抚养、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多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甚至纵容溺爱,而疏于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2)易出现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 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留守儿童的生活处理能力得到一定锻炼,但长期缺乏亲子情感交流和指导,这些孩子产生孤独、自卑、叛逆、不合群等消极心理,形成任性冲动、为所欲为、敏感多疑的性格,难以建立对社会、对人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难以形成对规范和道德的遵从习惯,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3)学校监管不力,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违纪现象多 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极少数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致使学生对学校

  失去信任和留念,干脆逃学、辍学,流向社会。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学校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4)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为了在家庭和学校之外寻找情感补偿,留守儿童极易受到周边不良环境、同龄人越轨行为和流行时尚的影响,往往沉溺于网吧、电游或娱乐场所,染上抽烟、喝酒、说谎、花钱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甚至结成小群体,参与打架斗殴、偷盗勒索、赌博淫乱等行为,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高危人群。

 六、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 留守孩子因为亲情的缺失,感情交流欠缺,有的表现为内心封闭、性情忧郁、行为孤僻;有的表现为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霸道。

 (2)纪律观念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 留守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父母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导,造成了他们性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容易受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经常不回家、打架斗殴等等。

 (3)厌学,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留守孩子由于缺乏监护或监护不力,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逃学、辍学情况时有发生。学校和家庭难以形成合力,学校管理和教育难度较大。留守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4)无人监护,生活不规律,安全无保障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与管理,充当临时监护人的祖辈或其他亲朋,或是时间、精力不够,或是教育观念或方法滞后,对留守孩子或者娇生惯养,或者放任自流,造成多数留守孩子生活习惯差,有的不讲卫生,有的长期不吃早饭,影响身心发育。有些稍大些的留守孩子

  独自在家,不仅要自我安排生活、学习,还要看家护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七、怎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并制定优惠政策,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工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

  (3)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制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教育的空白。

  (4)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

  门路。父母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

  (5)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八、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安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

  (1)重宣传,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广泛。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做法,在全县营造了人人都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

  (2)依托家庭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要求各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及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完善学校留

  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3)积极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大力建造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一个比较平等的社会坏境;学校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尽量给他们带来温暖,以此来填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

 (4)开展关爱活动,享受家的温暖。多开展爱心活动,让自愿者在星期日领留守儿童与自己的孩子共度周末,给留守儿童精神关爱,让他们也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美好感觉,努力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

 九、实践感想

  通过近一个多月的实践,我觉得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践期间,通过与村里干部的交流,提高了我的交流能力,而且还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了我村的现实状况。在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一点点麻烦,但是,我并不妥协。也许,实践的结果变不尽如人意,但我不在意,我认为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实践期间,我还经常与村里的许多留守儿童打交道,通过他们,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缺点。也许,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点点缺陷,但他们都很坚强,而且,我发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是保留有最初的纯真,他们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尽管实践的时间短,但是可以说也得到了很多收获,让我了解到农民的艰辛,了解的农村的困苦。虽然,我自己也是农村人,也是农

  民工子弟,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难困苦,也更深的了解到了留守儿童心灵对温暖的渴望。我们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国家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农民,减轻他们的负担,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