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和过去相比,目前摆郎村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出现了许多显著的变化,有的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城中村家庭子女的学习基础较差,成绩普遍不理想,学习态度较为被动。
调查显示,和家住城区的学生相比,城中村家庭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尤其是在初中年段,表现更为明显。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语文成绩在班级前五名占 6.6%,在前十五名的也只占 15.65%,明显低于平均数。而成绩中等偏差或者比较差的学生却高达 47.4%。城中村孩子学习成绩之所以相对较差,一方面与城中村学生的小学基础薄弱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他们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也有关。在具体科目上,和其他城区的同学相比,初中年段的城中村学生普遍反映英语、电脑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音乐、美术方面没什么特长,这与城中村小学的英语、电脑教学力量较弱以及没有上过特长班培训直接相关。
2.绝大多数城中村家长苦于教子无方。
虽然城中村家长都觉得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家长苦于教子无方,并为子女的将来成长深感忧虑。相比过去,应该说现在的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变化,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和一般农村家长难以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不同,绝大部分城中村家庭都能够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调查表明,只有 19.1%的城中村家庭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收费太高,难以承担,而表示能够负担教育费用的家庭则高达 80.4%。
1
调查同时显示,90%以上的家长表示自己很关心小孩的学习,理由是“现在没有土地可以种了,要好好读书,有文化了,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剩下不足10%的家长表示“不关心子女的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反话而已。但是受访的家长中至少有 90%又认为,自己虽然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他们感到无计可施,并深深为此而烦恼。有 68.2%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停留在“口头说较”上,其次是“顺其自然”,占 14.6%,还有 9.6%的家长是采取“严厉呵斥”的方式,只有 5.2%是采取“身体力行”(见表 3)。这说明,家长们依然习惯于采用原来的农村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经济较为优越,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也尝试过给子女请家教、上课
1 丁霞,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余补习班等,但多半效果不理想。无奈之余,有的家长甚至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
表 2-1:城中村家庭主要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方式 口头说教 身体力行 严厉呵斥 顺其自然 其他 合计 所占百分比(%)
68.2 5.2 9.6 14.6 2.3 100
3.亲子沟通存在障碍。
调查表明,城中村家庭普遍存在亲子沟通不足的问题。虽然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家长更加关注子女在各方面的表现,但由于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小学的学习成绩一般是以优、良、中、及格等定性语言表示,而不再是个具体的量化数字,很多家长仍然习惯过去的数字化的成绩表示方式,反而不知道子女的具体科目的具体成绩,更不知道子女在班级的具体名次。久而久之,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程度关注度就会降低。这种思维惯性延续到中学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父母对小学子女学习的关注和监督力度。
2
调查中发现有 2/3 以上的中学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亲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有的家长反映,子女的叛逆心理很重,听不进父母“苦口婆心”的劝教。访谈中,有超过 1/3 的子女明确表示,他们不愿意回家面对自己的父母。下午放学之后,他们宁愿在外面游荡、上网吧打游戏,个别学生甚至想“逃离自己的家”。
4.部分家长的期望值不高,子女竞争意识和上进心不强。
或许正是由于苦于没有良方来促进子女的学习进步,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甚至是孩子的未来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访谈中发现,“顺其自然”是城中村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也反映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种心态。“顺其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那些子女学习成绩不好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是由失望而变得失去耐心。这点反映出部分城中村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高。
2 朱晓辉,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尽管如此,大多数家长都还是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相比之下,他们的绝大多数子女却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目标偏失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子女的学习动力不足。问卷调查显示,15%的中学生明确表示“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也有个稳定的工作,不要象他们那样一辈子呆在农村,也不知道如何适应眼前的城市化的情景。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并不这样认为。实际上,不少城中村子女认同他们父辈现有的生计模式,认为将来没有文化还可以仿效父辈“出租房子,做点小生意,大不了去学开出租车。”
5.家庭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差。
家庭教育注重以身作则,父母亲的榜样作用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胜过任何的口头说教。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有的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灵活性,自己言行不一致,为教育而教育,结果使得自己失信于自己的子女,自然也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中村的土地大多已被征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够高,许多家长赋闲在家,无事可干,有的染上打麻将、打牌甚至赌博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无意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恶劣的影响。再者,部分靠征地补偿款“一夜暴富”起来的城中村家长存在炫耀性的消费心理,其突出表现是给孩子的零花钱超过了孩子的实际需求,或者给孩子购买高档消费品,结果使得子女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社会世俗的观念过早地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并因此而忽视了对学习的投入,也不利于城中村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