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功课:会写调查报告
关于调查报告的概念和定义,综合各类教程的阐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实地考察后写成的书面材料,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应用文体;调查研究是报告的客观基础和依据,而报告则是调查研究成果的客观反映和体现。”比较通俗的说法是:“有针对性地或有目的地展开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再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得出某种结论,说明某个观点,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调查、研究、分析、结论书面化的文字,便是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种类
写好调查报告,首先对它有哪些种类应有所了解。如果按其性质和内容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以下8种:
⒈.综合性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种为党委、领导、机关掌握全局情况,制定方针政策或做出工作规划部署,在广泛而系统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报告。这种调查报告一般都有明确的内容,但没有固定的专题。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综合性。可以说,在调查报告的所有种类中,这既是最容易,又是最难的一种。说它容易,是说下去后跑一跑,听一听,总是能掌握一些情况,形成一些看法。说它难,是说这种调查报告要真正出大成果不容易,弄不好就流于一般,仅仅反映表面化的东西。所以,要突破一般,要搞出特色,是这类调查报告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⒉.专题性的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与综合性调查报告相区别和相对应,突出特点是专题性。它可以是对一个时期单位建设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某一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经过调查研究,在掌握足够情
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对策;也可以是对某个方面建设和某项工作经验和情况的总结分析及工作指导的建议。
⒊.先进典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对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基本上是先进典型事迹和经验的总结。要通过对典型事迹和经验的调查了解,对其行为和做法的根源进行深入挖掘,对其形成和发展主客观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准确的概括,提炼出典型给人们的启示,以及普遍性的指导经验。
⒋.工作经验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由于某个单位某一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对指导和推动其他单位的工作有意义,通过进行专门的调查总结所形成的书面报告。这种调查报告要注意把成绩、效果搞清楚,把经验做法概括提炼出来。同时,要注意反映工作的过程,即这项工作是如何开始的,进行当中遇到什么矛盾和问题,怎么认识和解决的,解决以后带来什么变化,等等,都要下工夫搞清楚。
⒌.带倾向性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带有全局性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单位建设和工作在一个时期内较为普遍的消极现象、不良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性建议。
⒍.具体事件的调查报告。这主要是指针对发生的某一案件或某一严重问题进行调查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比如,对单位发生的一些刑事案件、经济犯罪案件及其他严重问题,在深入调查了解之后所写出的报告。这类报告与前面讲的倾向性问题调查报告有相似之处,其区别在于具体性。所以,撰写这类调查报告,就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当事人、时间、地点、具体责任等等都搞清楚,有的还要提出处理意见或写明处理结果。同时,还要着眼于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为达到普遍接受教育,促进工作的改进和落实,避免和防止类似问题及案件发生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⒎研究探索性的调查报告。这类报告大都是围绕新形势下单位建设和各项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的。总的就是,对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有怎样的表现,有怎样的影响,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赞同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去做等等,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正确的回答。其中对于一些看准了的事情和问题,则迅速转化为工作决策和具体实践。这类调查报告,突出了研究性、探索性特点。
⒏.视察印象性调查报告。主要是指随领导同志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调查报告。这类报告以直观和亲身感受(包括听取汇报)的东西为主,不一定有特定的题目,但具有着眼全局,权威性强,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等特点,因而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很大。
(二)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与其他文体比较,调查报告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要突出一个“新”字。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探索我们未知的东西,开拓新的认识领域。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新意。所以,调查报告一定要有新的材料、新的见解、新的办法,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向前推进一步。如果一篇调查报告搞出来,不能给人一些新的情况、新的思想、新的启发,让人读后如饮白开水,只感到平淡如常,那就没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实用价值,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在“新”字上下工夫,就要努力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看了以后受到新的启迪。
二是要着眼一个“实”字。即内容情况要实在。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报告,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凭事实立论,在大量详实的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的调查报告,才具有实际价值,能为领导机关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报告最忌情况
掌握不充分,缺乏事实依据,搞空泛议论那一套。这种调查报告可以说是装腔作势,面目可憎,机关干部应当自觉予以防止和克服。
三是追求一个“深”字。即了解情况要深入,做出的分析要深刻。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必须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利于适应客观需要,改进工作指导。所以,切忌满足于现象的罗列,简单的反映情况。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止步不前,而应力求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抓住其背后深层次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四是做到一个“精”字。即篇幅要简短,文字要精练。调查报告以说明情况、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要旨,应写得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繁琐。也就是常说的“有话则讲,无话则收”。
(三)写好调查报告的方法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我们把它概括为四句话:
第一句话:“七分调查,三分写作”。陆游有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中道理,正适用调查报告的写作。写好调查报告,关键不在“写”上,而在调查上。因而,人们形象地称调查报告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见,把工夫下在“报告”之外的调查上,是写好报告的首要问题。有一种通行的说法,调查报告应是“七分调查,三分写作”,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如何搞好调查呢?
一是调查前要有必要的思想和知识准备。在展开调查研究之前,要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选择地准备一些文件,熟悉一下与调研课题有关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研习一下上级的有关指示、要求、规定,了解一下本单位和兄弟单位有关的成功做法、经验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储备愈丰厚,了解的情况愈多,视野
就愈开阔,全局意识就愈强,调查研究就能高屋建瓴,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准确地抓住问题进而做出透彻的分析,由此总结的经验,提出的对策,才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有可能,还应多了解一些被调查单位和个人的背景材料,如组建的历史,执行过什么重大任务,有过哪些辉煌建树,出现过什么重大问题等。这样既能使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有利于历史地、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也容易唤起下面人员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加强相互信任与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调查研究氛围,便于掌握真实情况。
二是把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第一要务。要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就要亲自调查,亲身经历。因为,仅靠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打电话,或者看一些不知经过多少层“过滤”的材料、报告,是很难做到的,必须不辞劳苦,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到工作一线去,向最知情的人员直接做调查,了解原汁原味的情况,自己亲身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情况。调查了解情况,既要细致,又要全面。所谓细致,就是注重了解和掌握各种细节的问题,力求“打破砂锅问到底”。调查最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提倡深入细致,追根溯源,力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细节掌握得越多,说明调查工作越深入,也就越容易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调查中不厌其烦地询问,尤其是对那些有价值的重要事情和细节,要反复调查核实,直到把情况弄清楚为止。所谓全面,就是注意倾听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对多数人的意见和正面意见要听,对少数人的意见和反面意见也要听。一般来说,开座谈会容易听到多数人的意见,个别交谈和专访则可能听到居于少数的意见。对于多数人的意见,要注意分析是讲心里话还是随大流的应付话;对少数人的意见,则要认真辨别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无论是面上座谈还是个别交谈,都要做到虚心、耐心、细心,有一种闻过则喜的精神。如果喜欢别人“顺杆儿爬”,听到一点反面意见甚至是不遂自己心愿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那就势必造成鸦雀无声的尴尬局面,既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还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是让思考伴随调查的全过程。调查了解情况,不仅是你说我记,你讲我听,而且要边听、边记、边想,特别要注意把自己在记录当中联想到的问题,感悟到的东西,及时记下来。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思想火花,往往对形成和深化认识很有意义。让思考伴随着全过程,有利于在调查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调查中形成的一些具体认识,往往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些认识,需要随着调查的深入,思考的深入,不断加以调整、补充、修正和完善,以使最后形成的认识能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符合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思考伴随着调查的全过程,还有利于在调查中形成中心概念,也就是形成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了中心概念,就能在研究问题和起草报告的过程中,用以统率调查中所占有的材料,搞好分析论证,增强报告的针对性、原则性、战斗性。
第二句话:“动脑第一,动笔第二”。
也就是调查结束后,不要急于动笔写,先认真思考一下,按什么思想写,按什么思路写,按什么形式写,都做到心中有谱。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报告的路子研究透了,就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是把主题提炼好。主题准确鲜明,有新意,这是对所有文字材料的共同要求,调查报告也应当是这样。主题鲜明准确,就是揭示的问题对指导当前工作、回答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做到主题鲜明,首先要摆脱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不敢说,别人没有提过的观点不敢提等思想顾虑,着眼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尝试,大胆立论,鲜明地反映、回答单位建设中需要解决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次要克服旧框框、老观点的束缚,紧紧抓住被调查对象的特点来提炼主题和观点,尽力避免使用老话、套话和尽人皆知的陈旧观点。第三要打消生怕反映情况不全面的担心情绪,从占有的材料出发,突出主要方面,防止面面俱到,冲淡主题。第四要以小见大,命题尽量小一些,内容尽量充实一点,切忌用大题目、大观点统小材
料,大帽子底下扣个小身子。第五要把反映问题和找出解决办法结合在一起来写,不仅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切忌只反映问题,不拿解决办法。主题确定后,还要精心安排调查报告的整体布局,精选能够体现主题的观点和素材,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合乎逻辑的整体。
二是把思路研究好。研究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深化、使之条理化的过程。思路研究清楚了,文章才能写得好。因此,动笔之前,一定要在研究写作思路上舍得花时间。研究思路的方法是集思广益,几个人在一起,围绕主题思想、结构形式、基本观点、选用的事例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高、新、实”。
所谓高,就是论事起点要高,要超脱自己的业务范围,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立足局部看全局,胸怀全局论局部。
所谓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把上级的精神与调查的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见解,新的观点。特别是经验性、情况性的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更要力求新鲜。就是揭露性的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也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早已发生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所谓实,就是在研究思路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中求新,使主题和观点既新,又新得实在,新得准确,新得合理。如果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新奇,写的调查报告就会华而不实。
三是把结构安排好。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结构分为前言(或导语)、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这里简要加以介绍,供安排结构时参考。
——关于前言。主要是概括地介绍调查对象、全文的重点或点明主题,为了解把握全文打下基础。因此,前言的文字要求精练、简短、
概括。常见的写法有五种:第一,概述式。用叙述的方法,概括地写出调查的基本情况、问题、目的和主要事宜及其重要意义。第二,结论式。先就调查的情况、问题和事宜做出结论,然后在下文分别加以叙述和分析。第三,说明式。先说明所述对象的基本情况,或简要的背景情况,再叙述主题和其他有关材料。第四,提问式。即先在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在下文再逐步分析情况,说明观点,得出结论。第五,问答式。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概括介绍调查结果和基本经验。
——关于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也就是基本内容。调查得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反映的问题,都需要写在这一部分。常见的结构有三种:第一,横式结构。即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和问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成几个并列的部分,紧紧围绕全文的中心分别加以叙述和说明,或冠以小标题,或加以序码,也可用鲜明的观点来加以区分。第二,纵式结构。根据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层次,它可以列出几个小标题或以序码表示,每一个小标题或序...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 功课 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