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精心进行学习设计,将环保意识渗透课堂

时间:2022-10-19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7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31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如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上海松江新城空气污染事件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节课的主题正是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定位

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三维目标。根据这节课的特点,应弱化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突显后两维目标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接受环保情感的熏陶,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2.教材的创新处理

本节课如果按常规教法,难免枯燥乏味,而新课程鼓励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1)课的初始阶段,配以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唤醒学生保护自然、关爱地球的情感。

(2)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添教学内容:如江苏省环境监测数据,酸雨的发生率;大量视频资料;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以及以辩论的形式来介绍新能源的优缺点等,这些都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结课与开头呼应,再以儿歌的形式使本节课充满人文气息。

3.实验的创新设置

书中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存在着如下不足:(1)二氧化硫气体是课前收集,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易泄露污染空气;(2)不能解释酸雨的成因;(3)趣味性不强,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效果良好。

①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燃烧匙内装入硫粉,点燃硫粉,放入钟罩,塞紧橡皮塞。

③等硫燃烧停止后,将注射器与导管连接,推动活塞注水。

④取水槽中形成的模拟酸雨样品,分别加入植物叶子、镁条或锌粒、大理石,观察现象。

二、学习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让学生欣赏美丽大自然的图片,聆听美妙的音乐,并配以优美的诗朗诵,继而转入人为破坏环境的图片,从而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件呈现):[图片一]美丽的大自然; [图片2]工厂上空排放出滚滚黑烟。

设计意图:

以图片、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再以两组图片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美好的环境正在被破坏,从而确立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初步激发环保意识。

2.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一)探究酸雨的形成

活动1:从煤的组成元素入手,共同探讨分析煤燃烧后产生了哪些气体?分别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危害?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说说书本上酸雨形成及危害探究实验的不足之处,可以进行什么改进呢?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书本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权威的意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活动3:演示改进后的实验

取少量硫磺粉在燃烧匙内燃烧,燃烧结束后通过注射器向胶帽内注入水,使水从很多小孔中喷洒而下,该场景正好模仿了自然界中的降雨。接下来取下注射器吸取水槽内的雨水,分别放入树叶、镁条、大理石,并同普通水作对比。

活动4:观看视频:酸雨的警示

活动5: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验的启示和视频,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酸雨对我们生活及环境的影响,各小组畅所欲言。

总结归纳:(课件呈现)[图片]受酸雨腐蚀的森林、建筑物、河水中漂浮的鱼类等,说明酸雨对于农业、植物、建筑物、水源、人体等均有危害。

设计意图: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交流讨论中,学生都能体验到个体悟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活动六: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检测数据,如2008年江苏省酸雨的发生率为39.8%,有上升趋势,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无锡,酸雨的发生率为83.1%,在江苏省中是最高的,因此防治酸雨迫在眉睫。

活动七:(小组讨论)防治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从而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在措施的讨论中引导学生从产生二氧化硫的源头入手分析,并指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才能彻底防治酸雨。

3.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一:(课件展示):[图片1]1952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图片2]1970年的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继而过渡到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

活动2:阅读书本P141,了解汽车尾气排放出的主要污染物。

活动3:观看如何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关视频。

活动4:(小组讨论)阅读书本P141,并结合视频,谈谈如何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呢?

总结归纳:(1)改进发动机燃烧方式;(2)使用催化进化装置;(3)使用无铅汽油;(4)加大尾气检测力度;(5)使用新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等。

活动5:(实验)汽油燃烧与酒精燃烧现象的对比。

4.新能源知识

活动1:学生阅读书本有关乙醇、氢气这两种能源的知识,了解以下这几方面的知识:俗称、化学式、是否有毒,可如何制得,是否可再生,燃烧生成物,有无污染,用途以及成本高低等。

活动2:(角色扮演)一位同学扮演乙醇,一位同学扮演氢气,围绕主题“新能源中我最棒”唇枪舌战,说的不完整的,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给予补充。

活动3:(课件展示对比)教师总结归纳:乙醇(酒精)燃烧产物基本上不污染环境,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可得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氢气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燃烧时发热量高,是高能燃料,资源丰富——电解水。由于目前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氢气作为燃料暂不能广泛使用,但只要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氢气终将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

活动4:请同学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新能源。

活动5:(课件展示)介绍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并介绍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乙醇”、“氢气”之间的唇枪舌战这一活泼生动的形式,形象地了解了这两种新能源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并运用所学知识造福人类、保护环境的情感。

5.回顾学习过程

传统能源煤、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很大,如酸雨的形成、汽车尾气的污染等。新能源固然有许多优点,但目前还没有被普及,目前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所以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如《京都协议书》的签订。

(课件呈现)《京都协议书》内容以及图片。

6.情感升华

活动1:全班同学跟着MTV一起合唱《手拉手地球村》,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经过前面酸雨、汽车尾气及新能源的教学,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情感逐步酝酿积累,因此在课的尾声需要一种合理的形式来促发学生情感的升华,进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之所以采用儿歌的形式,一则贴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来歌词琅琅上口,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反思

环保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无定法,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教育阵地、形式,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以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样就能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把环保教育的“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环保意识渗透的“润物细无声”!

相关热词搜索: 渗透 环保意识 课堂 精心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