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纪检党史党课讲稿范文(通用6篇)

时间:2022-01-05 18:00:22 来源:网友投稿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检党史党课讲稿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纪检党史党课讲稿6篇

【篇一】纪检党史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9X周年,9X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

9X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8000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在建党9X周年喜庆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9X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9X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9X年。

概括地说,9X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年”(1921~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制度基础。

【篇二】纪检党史党课讲稿

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敬爱的党组织:

90年的历史,如涓涓细流,经久不息;如浩瀚的汪洋,激情澎湃;90年血与泪的沉淀,90年的岁月甘霖,浇灌着我们的党从萌芽走向茁壮,从弱小走向强大;带领着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与光荣,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时刻,我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90年前,中国正处于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创立的。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如今,中国***已经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1921年,祖国大地一声惊雷,唤醒了沉闷的中国。从1921年中国***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发动内战,中国***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了***政府,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一步。所谓“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就是说,以这一时间点为标志,不但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几百年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就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在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这一转变,把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引导到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意义重大。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76年10月,江青***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领导下实现的,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实现的。这充分说明,我们党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是从他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点上讲,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革命性变革。过去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条件的变化,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了改革开放最为关键的一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关键所在。

这两个方面的突破,之所以是历史性的,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它们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转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全面开放,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破除了过去对社会主义的很多错误理解,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正是在这样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创新发展,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这条道路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和发展的。找到这样一条道路,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就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今天,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大学生党员是中国***的后备力量,保证***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实际,实现重点突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特别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一晃,90年的光阴即逝,这这个意义重大的时刻,作为新时期的新青年,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思绪万千,重温党史,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

本周末,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我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第一次课程学习,…老师精彩的课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这堂课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和感触,是一种对党的情感的思索与领悟。虽然我还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但以一名合格的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我认为是我们每个知识分子应该身体力行的责任和价值标准,而不应该是一种空谈。这次能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通过党课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更加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体会到为何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认识到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做思想和行动的巨人。 从小就觉得,能够成为党员是一个莫大的光荣。现在,才更深刻地明白,所谓党员,更多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因为你是党员,所以你要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做人民最贴心的公仆;因为你是党员,所以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因为你是党员,所以你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正如***总理所言:“我们党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而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我坚信,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员会始终用无私的大爱温暖着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从而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千古的芳名,在人民心中建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课程,我们对党的理论、思想已经有了一定能够的认识,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些理论知识深化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体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们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党的性质;体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会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决心,即我们不仅要做思想上的巨人,更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及政策,成为行动上的旗帜。这次课程学习使得我更进一步靠近党组织,深深地体会到党组织的亲切。因此,我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为认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并进行了实践,自然在思想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

【篇三】纪检党史党课讲稿

党史党课讲稿【二】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8600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学习党史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概括地说,**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年”(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国富民强”,开始了在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30年”。

第二个“30年”(1949~1978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年到56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49年到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27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27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个“30年”,第二件大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且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切,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其次,经济上,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国家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第三,我国在外交、国际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国加入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阵营,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我们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外交方面,1972年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并促成了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最令人激动的就是1971年在第三世界朋友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这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这30年提供的有利国际条件,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艰难的。最后,党进行了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在新中国头30年探索中,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败的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莫过于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邓小平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从1957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练钢铁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绵延了20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实际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但是第二个三十年也为第三个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下面我们讲第三个三十年:

第三个“30年”(1978~**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从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从1978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评价毛泽东,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任务到1982年完成了。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全面展开,这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从1978年至1984年,是经济调整和改革起步的阶段;从1984年至1988年,是全面改革、经济飞跃的阶段;从1988年至1991年,是治理整顿、保持稳定的阶段。第二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第三个“30年”,第三件大事: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第一,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3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不仅明显高于1952-1978年年均增长5.9%的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6%的速度。而且我们经济总量已经由原来的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二,赶超了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大幅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的30年,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了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此外,我国还经受住了“非典”和汶川特大震灾的严峻考验,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我们可以看到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还很不健全和完善。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功探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制度、新体制。具体来说:(1)在经济领域,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胆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和逐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3)在文化领域,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4)在社会建设领域,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措施,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文化“两位一体”的布局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后来又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作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八大加入生态的“五位一体”,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清晰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发展演变的轨迹。这个新布局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这三件大事,贯穿了党的整个历史,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这三件大事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飞跃

(一)中共党史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转折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2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2、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3、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揭发和批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同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独立、统一的新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8、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新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9、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篇四】纪检党史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之九十七:七一党史党课讲稿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工作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同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开创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披览前踪,鉴往开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更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一)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大多数在职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也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很需要组织和引导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使命源于信仰。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联系,也同党的现在和未来相联系。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的新使命。因此,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发挥模范作用、履行权利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鉴往益于开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还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史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这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党员是党的历史人物的具体实践者,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历史人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而言,只有铭记党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二)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能力的需要

  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要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是由党的干部、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三个部门构成的,相应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为这三个主体的能力的提高。

  第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执政党而言,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要素之一,是党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整体能力的关键。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考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考察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核心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

  第二,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的本领,而且要通过身边党员的言行来评价整个执政党。因此,不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的广大党员的能力,同样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各种能力,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页 页要方面。

  第三,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配备到各级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其个体素质和能力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就可能出现许多矛盾,不仅影响执政效果,而且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当然有个人因素,但更重

  要的还是制度和体制的因素。要研究整体的各个部分与各个要素的科学配置与有效组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史的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结经验,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一是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借鉴党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准确把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三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要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有机结合、协调运转。

二、全面把握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要任务

  2010年7月21日,党中央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二是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

  (一)准确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与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党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中共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把党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的学习和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和研究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党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

  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认识和把握党史发展与党史研究教育的规律,这是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点。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才能从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规律。中共党史既体现了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符合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特殊规律。把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共党史、世界政党史的规律性认识,又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与关键

  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坚持事实就是,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础;科学总结经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推进党史学习和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经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与学习教育在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及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时代主题与国际环境形势变化,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的历史经验,为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且把握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系统把握以党史学习推动思想建设的任务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党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展党史的学习和教育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要把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以各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党史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同意规划,明确要求,创新方式,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党史。

  第一,各级党组织要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头学习党史,通过系统培训、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作为重要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党史教研部门和党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要组织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党员要通过党史学习,着力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着力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

  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大专院校要开展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应的党史教育。把党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党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重视开设党史专业。科学整合教研力量,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党史的研究和教育。

  三、落实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是宝贵的政治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和智慧。新形式下的党史学习与研究,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地区工作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四个服务”。深入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要求,必须坚持¡°四个服务¡±:党史学习和研究要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科学推进我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

  第二,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相结合,为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二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加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三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相结合,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经验教训;四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和本地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依据。

  第三,把握¡°三个坚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重视和解决偏离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问题,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深入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治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永远铭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从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打开缺口的历史教训,用事实予以批驳。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五】纪检党史党课讲稿

七一党史党课讲稿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 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 工作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先后作出两 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同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开创新局 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 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 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 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 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披览前踪,鉴往开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我国

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 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 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和国家的长治久 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更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科学发展 贡献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一)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现代

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


大多数在职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 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也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 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 当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对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很需 要组织和引导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 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使命源于信仰。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联系,也同党的现在和未 来相联系。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 承担起明天的新使命。因此,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 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发挥模范作用、履行权利义务的 必然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 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鉴往益于开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 史还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和 把握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史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模 糊认识。这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等产生了一 定影响。党员是党的历史人物的具体实践者,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


党的历史人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而 言,只有铭记党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 来。这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 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 需要。

(二)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能力的需要 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因此,要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构成。党的执政 能力的主体是由党的干部、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三个部门构成的, 相应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为这三个主体的能力的提高。

第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执政党而言, 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要素之一,是党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提高 领导干部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整体能力的关键。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是考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考察其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 委和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核心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 领。

第二,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 能力,不仅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的本领,而且要通过身边党员 的言行来评价整个执政党。因此,不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的广大党员的能力,


同样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各种能力,通过 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 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页 页要方面。

第三,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 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 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配备到各级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其个体素质 和能力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就可能出现许多矛盾,不仅影响执 政效果,而且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当然有个人因素,但更重

要的还是制度和体制的因素。要研究整体的各个部分与各个要素的 科学配置与有效组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

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史的研究宣传和学 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结经验,拓宽领域、强化功能, 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一是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借鉴历史经 验,结合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在以 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 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


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借鉴党的成功经验,

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准确把握开展活动、发挥 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 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 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三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民主是党 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 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 要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和 经常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 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有机结合、协调运转。

二、全面把握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要任务

2010 年 7 月 21 日,党中央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 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和反映党 的历史;二是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 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

(一)准确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与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两大 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党史是党领导人


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 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 是中共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把党的革命史、创 业史、奋斗史的学习和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和研究结合起来。旗帜 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 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 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 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 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 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党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党性 原则和政治责任。

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认识和把握党史发 展与党史研究教育的规律,这是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点。掌握和 运用这些规律,才能从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规律。中共党 史既体现了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符合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发展的特殊规律。把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 特殊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共党史、世界政党史的规


律性认识,又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与关键 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坚持事实就是,准确记

载和反映党的历史,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础;科学总结经验,正 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 推进党史学习和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经验,为推动科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要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与学习教育在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 义现代化规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 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及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 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 育在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时 代主题与国际环境形势变化,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的历史经


验,为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 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且把握时代主题,坚 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系统把握以党史学习推动思想建设的任务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党的成功

经验之一。开展党史的学习和教育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 要把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以各级党员特别是 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党史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 同意规划,明确要求,创新方式,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党 史。

第一,各级党组织要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党员领导 干部的重要任务。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 头学习党史,通过系统培训、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 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和领导水平。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作为重要课程纳入教 学体系,建立健全党史教研部门和党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人才队伍建 设。

第二,要组织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党员要通过党史学 习,着力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 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着力了解和掌握党的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 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大专院校要开展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应的党史

教育。把党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光 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党史研究 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重视开设党史专业。科学整合教研力量,加强党 史学科建设,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党史的研究和教育。

三、落实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是宝贵的政治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经

验和智慧。新形式下的党史学习与研究,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地区工作 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 根本任务,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四个服务”。深入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要求, 必须坚持“四个服务”:党史学习和研究要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坚定信念与实 际行动;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 力建设为主线,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服务,科学推进我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


第二,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 局相结合,为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提 供历史借鉴;二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加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 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三 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相结合,从中汲取 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经验教训;四是把党史学习和 研究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和本地区的科学发 展、社会和谐提供依据。

第三,把握“三个坚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坚持实事求 是研究和宣传党史,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重 视和解决偏离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问题,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 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正确对待 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深入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根 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治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坚持实事 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永远铭记苏联解 体、东欧剧变,就是从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打开缺口的历 史教训,用事实予以批驳。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要贯彻落实党 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六】纪检党史党课讲稿


力学专题一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2、自行车车轮的外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菜刀的刀刃要做得很薄,这是为了_______。

3、吸尘器是利用_________来工作的一种现代清洁工具,它不但用于宾馆饭店,而且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

4、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刚入水的饺子是沉在水底的,在水中煮一会就会漂浮起来,这是因为饺子受热_______,浮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从而大于重力,上浮至水面。

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在教室里用如图1所示的喷壶喷洒药液时,先要用设置在喷壶上的打气筒向壶内打气,然后打开阀门,药液就会喷出。向壶内打气,目的是使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_______大气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喷洒药液后,在教室周围也能闻到药液的气味,这是由于________所致。

7、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拦河坝总是下部宽上部窄_______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______

8、把一个空杯子底朝上竖直按入水中,随着杯子没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杯中空气的压强_______体积_______。

9、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2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_______p乙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某高层楼房中,五楼水龙头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2.5×105 Pa,那么比它高12 m的九楼的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_______,比它低12 m的底楼水龙头出水口的压强是_______Pa。(g=10 N/kg)

二、选择题:

1、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嘴把瓶子吸住 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2、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右图3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3.用1 m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下面几种情况中对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有影响的是( )

A、玻璃管的粗 B、玻璃管的长短

C、实验所在的高度 D、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

4、如图4所示的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水、硫酸,根据液面高度判断盛硫酸的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无法判断

5、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正立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对桌面压强大是( )

A、铜立方体 B、铁立方体

C、铝立方体 D、三个一样大

6、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 如果向烧杯内加一定量的清水(未溢出),则( )

A、盐水密度减小,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B、盐水密度增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C、盐水密度减小,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D、盐水密度增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7、静止在斜面上的金属块,重为10N,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力为6N,金属块与斜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强是( )

A、5×103Pa B、3×103Pa C、2×103Pa D、8×103Pa

8、如图5所示,质量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水中,现将它沿图示虚线切为大小不等的两块后仍放在水中,则( )

A、大块下沉,小块上浮 B、大块悬浮,小块上浮

C、两块都悬浮 D、两块都下沉

9、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央,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则该物体的密度是( )

A、1.0×103kg/m3 B、0.8×103kg/m3 C、1.5×103kg/m3 D、1.25×103kg/m3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

B、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b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

C、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

D、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小

三、实验题

1.把从图7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

(g=9.8 N/kg)

物重(N)

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N)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m3)

物体排开的水重(N)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此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8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__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容积相同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9所示,则水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选填“”、“=”)

四、计算题

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2 cm3,把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后,原水下部分又有24 cm3体积露出水面,

求:(1)木块的体积.(2)木块的密度.

2.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弹簧秤测得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然后把它全部浸入密度为ρ0的液体中,测出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为G′,求:

(1)此物体的体积V;

(2)此物体的密度ρ1.

(3)若将一个与它的体积相同的物体用绳子将它们捆在一起,放在原来的液体中恰好悬浮,求另一物体的密度ρ2.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讲稿 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