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自主互助学习

时间:2021-11-02 11:02:37 来源:网友投稿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顽皮的天性尽显无疑。在课堂上孩子们就应当是自由的、放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师生情感和谐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对这种教学关系的最好诠释。课堂从学生自主预习开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矫正,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中坚持先学后讲、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然不会的不讲的原则,课堂围着学生转,学生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在教学中尝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初步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构建的探索。

 一、教学模式。

 1、个人自主预习:认定目标独立自学。

 2、小组互助学习:合作研讨交流释疑。

 3、课堂反馈矫正:训练反馈反思升华。

 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步骤。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

 1、学生自主预习。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3、教学目标的反馈矫正。

 预习时,教师出示课堂学习目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互助方式小组内

 解决疑难问题,最后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解决。

 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展示使智慧共享,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精讲点拨。

 通过反馈矫正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使全班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一步:个人自主预习(认定目标独立自学)

 依据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统领下,完成提纲、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达成基础目标。

 1、预习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要明确,要有:(1)预习时间要求: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短,与学生实际所需的时间相差太大,学生无法完成预习。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太乱。(2)预习内容范围:导学案的路子明晰,环节清楚,目标准确,活动易做、能收到体验、量适中,练习适度,(3)预习内容要求:预习内容要求可以分为三方面,即: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要求中上游学生掌握的内容;发展性要求:对优生提出的更高要求。(4)预习方式要求: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书上圈注。

 2、预习检查。

 对学生的预习要有布置有检查。可以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的方法。对于预习结果检果对教师的要求是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习方式的错误。对学生的要求是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内督促没有完成的同学完成,学生尽可能完成发展性目标要求。

 3、教会学生预习。

 学生不能及时的完成预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没有掌握,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步:小组互助学习(合作研讨交流释疑)

 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先找同伴解决。互助方式一般采用“2—6—n”的方式,即先“一对一”讨论,再有问题则在“六人小组”讨论,最后的问题“全班”一起研究解决。同伴互助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的方法,弥补自主学习时的知识缺憾,实现二次达标。

 1、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参与交流,交流无实效。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班上解决。建立一个“1—2—6——n”的合作交流秩序。对小组内交流的要求是:

 1)小组互助检查,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小组互助学习,解决预习中提高性的问题。

 3)小组交流研讨,探索预习中发展性的问题。

 4)小组对需要展示的问题分工与合作。

 5)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展示交流,集体解决。

 6)互助学习中①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听、读、思、问、议、评”,亦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②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③重视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记

 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2、课堂展示(组际交流师生互助)

 1)确定需要展示的问题。(重点问题与疑惑的问题)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展示的问题

 3)学生分组将需要展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时展示),其他同学交流,对展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不同的方法、思路也展示出来。

 4)学生讲述、解释课堂展示的问题。明确课堂展示的问题。

 5)教师(或学生)适时将问题发展、提高。

 6)归纳得出结论和方法。即形成观点、形成能力。

 7)教师强调、落实。

 8)课堂问题变形(变式)与训练。

 3、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的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保证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的方式:①学生作小结②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③教师作小结

 第三步:课堂反馈矫正(训练反馈反思升华)

 在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交流展示。学生通过展示使成果共享,使错误显现,使思维碰撞,使思想升华;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发现问题,精讲点拨,实现三次达标。反馈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是对语言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课的反思和总结。有的是试卷测试题,有的是以纸条的形式,有的是在黑

 板上总结反馈,有的是围绕这堂课的主题说收获、心得和感悟,有的是生生之间互相提问,有的是对规律方法的总结。

  三、实验研究的注意问题。

 1、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

 2、减少语文课堂中的无效语言,明确活动环节的具体要求。

 3、教学环节过渡要自然,避免机械化和模式化。

 4、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在自主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应该有以下四点:一是提供课程,提供所学内容;二是维护个体,即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这个个性化理解不仅仅是群体的共同认识(小组),更是个体的个性认识;三是诱发论辩,要鼓励学生对问题(理解)进行深入的反思、辨别、讨论,而不是急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说明;四是引入深刻,学生的认识可能是肤浅的,教师应该引领指导着学生认识上升到理性化。

 5、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一个好的问题设置应该是在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支点”和“平台”,最终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6、课堂教学中的感悟交流要关注文本:教师应该对文本有个性化的体验。教师不能放弃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向导”作用。

 7、学案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其次,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体验、情感心理;第四;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总结和自我选择。

 浅谈数学课堂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浅谈数学课堂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要求。关键意义上的数学课堂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主要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议课堂“小组合作”。该模式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自主互助;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观念中,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并形成了新课导入——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巩固新知识的大量练习为主的固定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往往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亦即,教师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疑惑,试问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教师又何来针对性的答疑呢?

 我们常将素质教育挂在嘴边,究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 而不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现代教育观要求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出一种新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学模式。关于所谓的“自主互助”,我的理解有以下两点:

 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先学后教”

  上文中我提及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在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学会在课前预习新课程,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这些问题也能及时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学生有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可以说,“先学后教”是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立足于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自行获得数学知识与能力,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从旁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范式。这样一种“学”与“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发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尽管这一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帮助,但不可避免的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直在灌输知识的角色,表面上很累,实际上在技术层面而言并不需要更多的能力,久而久之,其教学亦会僵化无趣。进入“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实践后,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大深度的了解,随时准备应对学生的疑惑,在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学生面前,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落实?这就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议课堂“小组合作”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小组学习是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长。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小组,而是要创造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也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但如果组织不当,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不喜欢学习的较为懒散的学生则总是不好好预习课文,依赖他人,等待别人的帮助;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性格活泼大方的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就能更好地得到老师的呼应,学到更多的知识,反之,有些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不敢提问题,往往被老师忽视。这些都是使得“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不能获得有效实施的问题所在。

 与其说我们需要构建“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不如说我们要争取“合作—达标”教学目的,就是形成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让学生有计划、有任务、有目标地进行多项交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他们如何组织同伴学习,提醒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如怎样组织同学发言,怎样组织同学评议等,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从更长远的意义而言,让学学会生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换言之,合作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 互助 自主 学习
上一篇:小组协作学习 下一篇:国培学习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