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委常委在党史学习教育《新民主主义时期》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根据会议安排,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等精神,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感悟思想伟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主题,我结合工作实际作如下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致敬英烈人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彪炳史册的光辉历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把握好工作的精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精心组织实施,扎实统筹推进,要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在上级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任务坚持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认真抓好专题学习、专题培训、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各个环节,要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苦难历史中走来、从星星之火中走来、从浴血奋战中走来、从人民群众中走来、从伟大精神中走来、从自我革新中走来,我们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色政权多么的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就目前我县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县欠发达、欠开发、欠开发、欠账多的基本县情,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仍然还有很多短板等困难和问题,与我党当初的各种困难,考验和风险相比,微不足道,只要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工作,坚持一个方向、一个声音、一个步调,深入领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敢为人先、勇争一流. 二、唯有紧跟党走才能前途光明。我们的祖辈感谢党,是因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人民抬头挺胸做了主人;我们的父辈感谢党,是因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贫困走
向富强,让劳苦大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而我们这一代人感谢党,是因为党领导励精图治、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时刻能感受到祖国的进步和强盛,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可以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而去年发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中央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各地科学应对、有条不紊,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更加坚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决心。
三、唯有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党的一百年,虽坎坷多艰,却壮志不改;虽历经沧桑,却勇往直前。从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到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从建国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伟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政党最强大的生命力,谱写了人类历史极其壮丽的奋斗篇章。现在的人都在讲奋斗,但其实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奋斗精神蕴含在党史中,好好学习党史,才能更加理解奋斗的真谛,最终取得成功。
四、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开创未来。“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只有学习党史,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坚守住一代共产党人“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深刻铭记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担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奋斗,勇敢拼搏,用青春和智慧创造新的历史,铸就新的辉煌。
某机关单位、办公室主任《新民主主义时期》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问题,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共产党员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强调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中国共
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成为检验党和政府人民性的“试金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风风雨雨 100 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 100 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只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添砖加瓦。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的治学之道 朱光潜(1897-1986 年),字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
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学贯中西,融会古今,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朱光潜读书治学从不贪懒取巧,而是奉行“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治学理念,一生兢兢业业,勤于治学。他具有悟透人生的大智慧,他的著作及译作成果丰厚,在《朱光潜全集》中,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美的人生》《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谈修养》《谈立志》《谈谦虚》《谈读书》等,为我们呈现了他在人生修养、为人处世、读书治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仔细体味其在读书治学方面所蕴含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的读书治学大有裨益。“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主张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在《美的人生》中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成就”。
朱光潜认为,“名位是中国学者的大患”,“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逃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要想在读书治学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端正心意,因着理想和情趣去做,不应为物
欲所蔽,要以超越的心态去做事,要有“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价值意识。有的青年学子以功利自欺,入学校只图混资格做敲门砖,对学问没有浓厚兴趣,终将难有真正建树。为干禄而求学,或得禄而忘学,皆是本末倒置。
朱光潜在少年时代曾提出“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朱光潜一生恬淡、简朴、克己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对美学研究拥有浓厚的兴趣,并沿着浓厚的兴趣去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从青年时代起,朱光潜就好学不倦,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他仍然抖擞精神,“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奋笔疾书,直至最后一息。著名学者钱念孙曾这样说:“朱光潜的学术人生,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既轰轰烈烈,又静穆隽永,既清澈似水,又凝重如山,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主张做学问要有超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他在《谈修养》一书中谈到,“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但世间往往有很多人的惰性大于意志力,喜欢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遇到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做,遇到不该做的,而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决定不做,只一味因循苟且,偷安取巧,缺少奋斗的精神,他们在道德、学问、
事功各方面终将难以有所成就。
在香港大学求学时,朱光潜曾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中的“恒”和“勇”,很好地诠释了他无论做人做事,都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朱光潜对这四个字终生恪守不渝。他认定了抵抗力最大的路径,就坚持勇往直前,孜孜以求,笃志不废,终成美学界泰斗。
朱光潜在欧洲留学期间,兴趣广泛,学习了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但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也是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并决定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的奋斗事业。当时朱光潜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时的哲学导师--康德哲学专家侃普·史密斯教授并不主张朱光潜研究美学,并告诫他,“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既不能实证,又不能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朱光潜经过认真思考后,并没有接受导师的建议,而是决定不畏惧困难,选择了“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全身心投入到美学研究中,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
朱光潜进入耄耋之年后,依然坚持选择“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翻译了难译的巨著黑格尔的《美学》和维柯的《新科学》。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感叹说,“他译完了黑格尔的美学,又翻译维柯的著作。这些著作内容深奥,号称难治,能承担这种翻译工作的,在世没有第二人”。而朱光潜以他
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外语水平,以顽强坚毅的意志力,克服病痛,争分夺秒,锲而不舍,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博学终须能守约,先打游击后攻城” 朱光潜治学既主张广博,又强调精深。他在《谈读书》中强调,“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宇宙本为有机体,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因此做学问若没有广博为基础,便难以真正做到专,其见解观点也难免偏蔽。读书治学“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如果入手就想造一个尖顶,结果只有倒塌”。
朱光潜一生在美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美学成就源于他的博学。朱光潜在《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一文中曾提到,他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 14 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解剖过鲨鱼,制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过心理反应”,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什么都学,喜欢文学、心理学、哲学,也学习过历史,为了解希腊文学和艺术,在爱丁堡大学时曾选修了欧洲古代史,了解过西方的城市建筑、绘画和雕刻,这些都为朱光潜向往并最终研究美学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朱光潜还强调“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
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就成了‘消耗战’”,要注意学会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朱光潜从前喜欢的文学、心理学、哲学、历史等各学科所积累的知识,后来全汇集到了美学这一门学科上。美学最终成为朱光潜所喜欢的几种学问的焦点。于是,朱光潜把从前分散的精力,最终集中到了美学一处,将美学作为终生致力的事业。
朱光潜通过自身的经历认识到,一个人如果对于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历史等学科没有广泛的兴趣,他对美学就不会有兴趣,而且也就缺少研究美学的基础。同样,其他治任何学科的学问,莫不如此。
“边阅读、边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朱光潜主张治学要注重写作,虽然写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情,但要克服惰性,勇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边阅读、边写作有助于将知识系统化,正所谓学问是“由记忆生思想,由因袭生创造”,只有经过组织和创造,才能使知识成为有机体,将“死”知识变“活”。据《朱光潜自传》中描述,朱光潜在英法留学的 8 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大英博物馆和学校的图书馆里,“一边阅读,一边写作”。虽说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穷,需要靠稿费吃饭,但同时,朱光潜也发现“边阅读、边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比较容易消化,容易深入些”。
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写才会读得更认真。为了写,就
要把所学的问题多费些心思来把原书吃透,要把所读的知识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斟酌表达的方式,增强思想的条理化和系统化,使原书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 新民主主义 党史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