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 5 篇
2021 年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一】
很难想象,那副瘦弱的身躯,竟然蕴藏如此坚韧的力量:为改变落后面貌,他20 多年执着坚守,矢志不渝。悬崖峭壁上,他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办法开山劈石,一干就是 7 年,终于开出一条出山路;为发展产业,他勇于尝试,失败了再重新开始,最终带领乡亲们打通脱贫致富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 108 道“之字拐”,x 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 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 7 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 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 年,村民人均收入达 12670 元,是修路前的 40 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 1997 年的一天,38 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 20 年修完,每天修 1 米即可,全村将近 400 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 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 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 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 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 200 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 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 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 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 10 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 2 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 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 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 100 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18 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 2019 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
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2021 年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二】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 1100 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 3 天。
1995 年 12 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 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 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 2004 年,整整用了 7 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 8 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2021 年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三】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 108 道“之字拐”,x 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 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 7 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 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 年,村民人均收入达 12670 元,是修路前的 40 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 1997 年的一天,38 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 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 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 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
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 200 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 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 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 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 10 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 2 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2021 年学习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五】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 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 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 x 拔 1000 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 2 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 10 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 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 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 200 万元左右。
2019 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670 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 40 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 15 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事迹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