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党课: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传承弘扬红色家训,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红色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标识。弘扬红色家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义重大。
一、开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脉传承新阶段
端蒙养、重家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家国同构的传统宗法社会中,家训是国法的重要支撑和补充,两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精神纽带,体现了德法共治的价值取向。家训一般只在家族内部传承、付诸实践,能够高度真实地反映国人内心深处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优秀传统家训的主导精神是相对稳定和深入人心的,在中国历史上,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社会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学界自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传统家训文化多持否定态度。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对家训的学理性研究多局限在文学、文字、训诂等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古代著名家训受到社会各界青睐,被一再重印,大量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弘扬,特别强调对于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传统家训并非“篇篇药石,言言龟鉴”,而是良莠并存、金沙相杂,必须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以继承。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红色家训植根的文化沃土。优秀传统家训以“文”化“人”,以“德”齐“家”。儒家“三不朽”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古人的教育观念,修、齐、治、平是优秀传统家训所要实现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国、家、个人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前贤先烈拥有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无不是因为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法最正,相传最远”的《颜氏家训》将德育置于教育的首位,注重以德立身成人,强调“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而在修养品德与追求“富贵功名”的关系问题上,优秀传统家训普遍以修德存心为原则,为人生之根本。所谓“富贵功名,上者以道德享之;
其次以功业当之;
又其次以学问识见驾驭之。其下,不取辱则取祸”,强调靠高尚的道德享有富贵功名才是最好的,其次才是功业和学问,否则就会“德不配位”。这里所体现的精神追求优于物质追求的价值观,与孔子称赞颜回不为物欲所累的贤德以及孟子“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的观点是高度契合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所蕴含的家国一体、尊礼贵和、重仁务实、革故鼎新等思想,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虽然传统的宗法制度早已不复存在,家庭(家族)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农耕文明伦理型文化独特的基因已经镌刻在中国人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国人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信念与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红色家训并非无根而生、横空而来,而是有其先导与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意识,这些文化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熔铸与升华。红色家训是一种育人之法,更是一种治家、治国之道,能够帮助个体理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将个体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找准自身定位,进一步把稳信仰之舵,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红色家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相结合并用于家庭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家训文化。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为红色家训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理念,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为价值取向,并将其融入家庭教育和亲情培养当中。刘少奇夫妇教育女儿,要“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雷锋式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能够真正继续承担起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朱德告诫家人“要接班而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邓颖超教育侄儿周尔均,“必须加强党性的锻炼,必须注意密切的联系群众,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以不断的实践”。红色家训将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最终理想,在价值取向上既保留了民族性,又超越了中国传统家训,展现出鲜明的革命性、阶级性和先进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红色家训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蕴含和彰显着无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更为后人展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与革命必胜的自信。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面对父母对革命事业的质疑与不解,他们会耐心地劝慰,“当父母长者的人,应该使儿女幼小者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
对爱人,他们会积极地鼓励,“弄好一个小家庭,幸福只有少数几个人享受。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家庭……我们得把这个大家弄好,使得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大家幸福快活”;
对子侄后代,他们舐犊情深,祈盼幼辈薪火相传担负起富国强民的历史责任,如赵一曼在就义前留给儿子的信中说:“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红色家训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文明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和艰辛历程中,得到不断锤炼、熔铸、升华。红色家训文化的发展史,不仅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华彩篇章,而且见证了祖国山河的沧桑变迁。“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当下,推动红色家训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发挥其对于培育和厚植文化自信的滋养价值,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建设新时代提供重要动能。
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以弘扬红色家训为抓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党内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作为政治生活的灵魂,政治文化往往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政党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红色家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文化标识,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传统社会中,官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风的好坏与社会的德治程度。今天,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事作风和家风依然对社会民风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从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等,可谓频频亮出“实招”、打出“重拳”,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规范也不再限于“廉洁从政”,而是扩展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方面。相关政策条例密集出台,亦将红色家训、家风建设提高到制度高度。当下,中国共产党人要成为传承发展红色家训的引领力量,就要率先建立起具有无产阶级崇高信仰的家庭新风尚。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慎重对待朋友交往,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围猎”,不要踩上“地雷”、掉进陷阱。通过红色家训教育,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逐渐形成价值认同和共识,在全社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人不同程度地陷入了“信仰的失落”“意义的毁灭”等价值困境。面对这些问题,从红色家训中寻找和挖掘一种内在的信仰力量,支撑人们的价值信念十分必要,也意义深远。正是着眼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和对当前文化态势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总书记才一再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家训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沉淀,兼具一般文化价值原则和共产党人独具的道德法则,为当代人消解精神世界的困局和建设精神家园提供了现实启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传统家训类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习惯奉儒家经典为圭臬、力求言必有据、行必有由,表面追求与先贤保持一致,实际却造成陈义过高,常人难以企及,理论与现实方枘圆凿的尴尬结局。实践证明,生动具体、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比之纯粹、抽象的文化形态,更容易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因此充分顺应当前的话语变化趋势,创建合理的话语交际模式至关重要。
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着力从红色家训文化中提炼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独特属性的精神标识,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众志成城的集体观念等等。必须赋予红色家训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如倡导“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助力消弭不同文明之间的分歧;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破解全球治理难题;
倡导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参考等等。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用国际语言讲好红色家训故事,将会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家训 党课 第二个 党课: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传承弘扬红色家训